现在,有人正在策划伊利的下一场公关危机呢
伊利,这个中国乳业一哥,全球乳业八强的公司,目前正在经历始料未及的舆论漩涡。而这一切,本身与伊利似乎并无关系,因为这起事件本身,伊利不过是被个人报复时当做武器所使用的工具。伊利或许是整起事件中,最无辜的一方。
1.戊戌年不仅可以变法,还能变天
戊戌年注定是个不太平的年份,伊利谣言事件爆发、联想背上卖国贼的名头,中兴也惨被制裁。
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今年是个噤若寒蝉的年份,偏偏有一家公司,头铁的很,相信公平正义,耿直的让人无话可说,它就是伊利。
伊利事件的发展过程,至今仍有人不清楚,但是这不妨碍不清楚的人发表意见,言论自由时代,扁平化的媒体作坊,生产出了大量耸人听闻的消息。
2018年3月26日,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或“失联”的谣言率先出现在了网上。为什么会用
“率先”这个词?因为这个消息其实早就有人写过,只是写这个消息的人,不敢实名也不敢扩散。他就是小说《出乌兰记》的作者,刘成昆。
因在个人公众号上连载小说《出乌兰记》被指影射伊利集团领导层,自媒体人刘成昆被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警方以“寻衅滋事、诽谤罪”跨省刑拘,目前被羁押在呼和浩特市第一看守所。
据了解,3月24日刘成昆刚刚开始了《出乌兰记》的连载。共有三篇文章《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出乌兰记——童话故事》,这三篇文章都与乳业集团相关,并且暗示性、指向性特征十分明显,潘刚就是盘先生。
据生产出潘刚失联新闻的作者,邹光祥表示,其本人也是在看了出乌兰记后,开始与刘成昆交流,并将未经审核的新闻发布在网上。
一个堂堂上市公司,就因为两篇文章就抓了人,这不典型的官商勾结,沆瀣一气吗?一时间自媒体们集体高潮,抵制伊利成了政治正确,写伊利好的,全是付费公关。内蒙当地警方已经成了地方企业的保护伞。
老实说,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力,用在小说创作上,似乎就没莫言什么事了。假使伊利真的有这么大本事,那么这两个自媒体人被抓的消息,就不会扩散出来。
戊戌年的舆论变法,就这么出现了,深受其害的除了伊利,还有联想。在真相不清楚时,KOL们为了获得关注,纷纷将不经查证的新闻凭借主观臆断,发表个人观点。
2.偏偏伊利是个硬骨头
笔者认为,从一开始,伊利的公关就犯了错误,在舆论危机爆发之处,伊利公关曾联系潘刚本人报案和证明,以期自证清白,但是伊利不说实话,他们不想撕破脸,更不想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为什么说伊利不说实话呢?因为老实人骨子里还是信奉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的原则。其实这不是伊利的第一次公关危机,更不是最大的一次公关为例,因为此前伊利的前董事长郑俊怀制造的危机,没有一次不比现在严重,更狗血的是,这位前董事长,如今依旧致力于制造危机,诋毁伊利。
回到事件本身来看,伊利事件爆发是从潘刚被失联开始,但是失联的消息是怎么来的?邹光祥从刘成昆的出乌兰记中获取的。那么刘成昆的消息哪儿来的?看过《出乌兰记》的人大概都清楚,在文中除了盘先生,还有位关耳先生。相较于盘先生,关耳先生是无疑的正面角色,他是救世主是乳业教父。“关耳先生”是谁呢?似乎不用猜,正是郑俊怀。根据刘成昆此前的文章,刘成昆与郑俊怀是旧相识,前者对后者推崇至极,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后者可以给予前者足够的公关费用,促使他创作出乌兰记这样的稿件。
作为伊利的前董事长,对于伊利的内部,郑俊怀了如指掌。作为伊利公司的前董事长,郑俊怀曾在2004年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根据当年的宣判书,郑俊怀先后挪用伊利集团八拜奶牛厂的1500万元和150万元购买伊利的社会法人股票,从中牟取个人利益。
除此之外,2000年国企产权改革的阶段,郑俊怀利用不正当行为谋取伊利控制权,造成独董风波。2002年郑俊怀私自动用上亿公款购买国债,当年即出现近千万亏损,郑俊怀不但未采取任何止损措施,反而继续挪用大量公款增加国债购买,最终造成了3000余万元的亏损。
出狱后的郑俊怀从未放弃对伊利争夺和控制,2006年,郑俊怀曾向呼和浩特投资有限公司提出诉讼,要求拿回他认为是属于自己的那笔财富,这笔财富正是伊利。2014年8月,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判决郑俊怀起诉呼和浩特市投资有限公司一案败诉,驳回了郑俊怀的诉讼要求。不过,一审败诉后,郑俊怀随即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上诉。
可以说,伊利历次出现的公关危机,经营危机与郑俊怀很难脱了干系。那么伊利在发生公关危机时,不可能不清楚这个事情或许与郑俊怀有关。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的对话,基本可以印证这一观点。他表示,伊利今天遭受的危机是郑俊怀直接主导完成的,并愿意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所以说,伊利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事件的背后真相,但是伊利没打算撕破脸皮,老实人选择了忍耐。
如果伊利选择彻底不回应,或将事情从一开始就彻底公布,他都不会面临今天的危机,偏偏有些优柔寡断,耿直认真的伊利是块硬骨头,不相信公关哲学,只相信公平正义。舆论可不管大公司的公平正义,相较于上市公司,自媒体是完完全全的弱智群体,生理和心理上都抱着谁弱谁有理思想的大V们只想搞个大新闻。
你不骂伊利,你简直对不起自己是个干媒体的!
3.拖您的福,郑俊怀在策划下一起公关事件呢
郑俊怀曾经入过狱,劳动改造这种事,对绝大部分人还是有效的。但是根据爆料,郑俊怀被判刑6年,但实际仅仅服刑3年半。在狱中,犯人减刑一个月都很困难,而他却能获得两次减刑一共减了2年半。第一次的理由是“表现好”,第二次是称其在狱中发明了一套节水设备,该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应用。但是,郑俊怀为大专学历,中文专业,从未学习过机械等理工知识,其何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在监狱的环境条件下发明出节水设备并获国家专利发明?而且在剩下的3年半服刑过程中,郑俊怀家里有事,就可以回家。
显然郑俊怀的劳动改造完成的并不充分,这也为后来事情的发展埋下伏笔。
2008年时,郑俊怀出狱,刚出狱的他并没有什么工作,多亏其当年门生秦和平的收留,以“特邀顾问”的身份“进驻”红星。在2011年3月份红星乳业的董事会上,出狱不满5年,按照有关规定还不能担任高管职务的郑俊怀,即被任命为红星乳业的经营管理总负责人,全权负责集团经营班子的组建和集团整体经营事宜。2015年秦和平状告郑俊怀“霸占”红星乳业。
刚出狱就重操旧业,再次进入乳业集团的他,始终在惦记伊利。毕竟,伊利已经实现了多年的净资产收益率20%以上的增长,这部分增长的收益对股东来说,是最为巨大的,巨额财富正在眼前,却无法触及。郑俊怀的心情不难想象的出来。
今年已经68岁的郑俊怀,真的称得上老当益壮,抢来一个学生的公司后,认识到了自媒体力量的强大,结识部分媒体人士,开始对伊利进行舆论制裁,即便出了问题,也可以让自媒体替自己顶包,并且依靠舆论的力量,妄图钳制司法公正。
在伊利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自媒体人的推波助澜,让幕后黑手至今仍在阴影之中,没有出现。
4月26日晚间,伊利股份公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675.47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6%,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7.7%;今年一季度收入195.76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21.06 亿元,同比增长21.5%。拟每股派现 0.7 元。财报的正常阻挡不了二级市场上资本的逃逸。
4月27日,伊利股价跌停,当天关于伊利的重要舆情有两点:①伊利股票跌停;②王志安发博称,希望伊利赶快倒闭。
5月3日,微博大V南岳散人发博“一个回答”,配图内容为某公关公司要做伊利的公关,寻求商业合作,被南岳散人拒绝。
伊利无非是依法报了案,为了对舆论有所交代。但是这些公众都不买账,整起围绕伊利展开的黑色公关事件中,伊利本身就是个错误。
正是这样的思维,和伊利一直隐忍的态度,让郑俊怀有恃无恐,至今尚未到案。
伊利股份执行总裁张剑秋还举报称,当年证监会发现的多起郑俊怀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在实际最终审判的时候并没有被全部依法提起公诉,仅选择了一起涉案金额比较小的非法挪用公款案对他进行审判。他认为这掩盖了郑俊怀的多项重大犯罪事实。
另外,张剑秋认为,按《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即使是已经判决的挪用公款1650万元的犯罪事实,也应当判10年以上,但实际上只判了他6年,而且中间还减刑两次,一共减了2年半,而一般人减刑1个月都非常困难。
张剑秋表示,呼吁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以及各级司法部门能够把当年郑俊怀案件的全部调查案卷、所有涉案资金的流向依法向社会公开,对已经查实的郑俊怀挪用2.4亿巨额公款依法进行公诉,对挪用1650万巨额公款案件要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进行重新量刑和审判;对他在狱中两次减刑的依据和真实性进行重新调查。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