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引发的联想
2022-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馥郁梅子
“质感”一词什么意思呢?百度百科解释是:“多指某物品的材质、质量带给人的感觉。”
既然“质感”是一种感觉,那么这种感觉就可以投射在任何物体或非物体之上,例如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杜甫和黄庭坚两位诗人都把落叶说成落木,就是突出其千山万壑落叶的质感,描摹出万里江山景色的壮美。
由落叶化为落木的案例,我想到了大漠大河与小桥流水。例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候馆梅残,溪桥柳细”对比,王维的“大漠与长河、落日”景色苍茫壮丽,更有质感。而欧阳修的“溪桥柳细”,就只是秀丽而已。
有景色,就有与景相映成趣的人。有个典故很能说明这个区别。有一次苏东坡问一个朋友,我的词与柳永比怎么样?那个朋友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执着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是关西大汉,用铜琵笆,铁绰板,歌唱“大江东去”。”
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唱,她们唱的都是软绵绵的情歌。苏轼的词适合关西大汉吼,吼出生命的绝响。我觉得这关西大汉的形容就比十七八岁的姑娘形容有质感。也就是说,豪放派的词比婉约派的词有质感。
由此可知,“质感”不仅是材质.质量带给人的感觉,还是诗句所表现的境界、所描摹的范围、所联想、想象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