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鲜电商的人 如何运营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写文案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如果一个产品,它的资料很多,有时候是一件好事儿,因为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可以表达的角度。
如果一个东西,它的资料很少,看似可以发挥脑洞去想象,可是又必须要贴合产品的特性,找角度就很难。因为你不能开了半天脑洞,写出来的内容根本与产品特性不相符,那就很尴尬了。
生鲜大概就是属于这一类的。比如你写一个苹果,一般的写法就是离不了产地、规格、味道、营养、运输这几个方面,而一旦写了这几个方面,就算写得再活泼讨巧,都脱不了产品介绍这个思路,无非就是语言形式上变化一下。
而看京东生鲜这个微信号的时候,发现它们的写法是跳出了这个思路。连续看了30篇公号文章之后,发现他们运营的这个公众号,有一个核心的思想,可以用李安的一部电影名概括,就是《饮食男女》。
当讲述美食的时候,文字都是带着情感的。每一篇文章里要么带着一些小情绪,要么带着一些小故事,首先都会带入一种感情,感觉就是一个爱美食的朋友每天在跟你唠叨一些小事情。
比如失恋的时候,讲如何用美食喂饱自己?带男朋友回家的时候,妈妈会做什么饭?十一回家的时候,吃到是什么家乡味儿?周末宅在家的时候,适合做什么简餐?
虽然不是篇篇都如此,但大部分文章都会有这样的场景概念。在这样的设定之下,微信号就有了温度。虽然目前来看,这个公众号的阅读量不是很高,但是我相信它肯定可以培养一些忠实的用户。对于要重新开始开通公众号,从O开始运营的人来说,很有一些借鉴的意义。
很有以前,就有人提出来一个概念,就是自媒体的人格化。只是人格化这个设定,对于很多自媒体人来说,容易做到。但是对于一家做电商的企业来说,很难转变思维。
很多人依然是在用做企业宣传的方式做媒体。因为定位错了,写出来的东西,就不对用户的胃口。我又不是你公司的员工,凭什么要天天在这里等着你来训导,你到底提供给我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啊。拿出来瞧瞧?
设想一下,如果是我来看一个生鲜类企业公号,那我想要的就是这个东西有什么特别的?买回来之后怎么做才好吃?还有一些我没想到的,就是哪些适合招待朋友的时候吃?哪些适合做给男朋友吃?哪些适合给爸妈吃?所以,当一个公号像一本杂志一样,教给我一些生活的小技巧,给我讲一些故事,还能教我怎么做菜、做果汁、甚至能从照片里看到一些色彩搭配的技巧,那我自然愿意看。
如果这样来运营,那公号的思路就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提供后续服务。因为只有服务好用户,才有可能产生产品多频次购买,也才有可能招来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