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如日、如月、如星.
2018年新生儿热度最高的名字分别是“子墨”和“一诺”。俗话说,人如其名。每个中文名字,大抵都由起名者心中最有意味的汉字组成。以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意境。
姓名如日、如月、如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都有姓名。中国人的姓名以汉字表示,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直接以汉字取名,其他少数民族则音译为汉字表示,名字与姓氏构成了中国人的姓名。
最初姓名的来源有图腾崇拜,也有因地名而产生的。姓氏的产生演变史就是一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
相较于今天的"姓、名"而言,古代中国大致包括"姓、氏、名、字、号",构成复杂,内涵也多。在起名的时间、负责起名的人、起名涵义等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姓名如日、如月、如星.原始社会初期,孩子的命名权掌握在母亲手里,如《史记·周本纪》说到周的始祖后稷[jì],其名曰"弃",正是他母亲姜嫄所取。
到先秦时期,命名权转入父亲之手,命名多在孩子出生3个月时,但当其长到20岁行冠礼(成人礼)后,若平辈或晚辈再直呼其名显然已不合适,因而便需要取"字",由平辈及晚辈称呼。"字"多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延伸,与"名"互为表里,意义相互关联。此外,也有由象征着父权的祖父取名、象征着君权的皇帝赐名的情况。
古代中国人的姓名具有如下四大类内涵:一、对于自然的热爱;二、对富贵吉祥的追求;三、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四、对理想志向的体现。折射出取名的长辈对后代的美好期冀。
姓名如日、如月、如星.早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申繻[xū]便提出起名五原则。在具体选字方面他说:"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汉代取名流行单字,尊老、身份、德行一类敬谦美辞往往成为首选。姓名中用单字被看做是合乎礼数的标准做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因宗教影响,姓名中用"之"字的做法风靡,且打破了父子长幼间用字避讳,名字中出现同字现象,如王羲之、王献之等。
唐宋以后,人们起名尽量考虑稳当、平安,以免引起歧义。另一方面,与"五行"、"八字"加以配合补强命运的做法也逐渐产生并日益流行。
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字与号,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姓名如日、如月、如星.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除了数不清的历史遗存外,姓名这种特殊符号也在生动具体地体现着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价值观,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