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这样来复盘自己的课程吗?
每一次【化书成课研习社】的活动,
学员在现场进行的课程分享结束之后,
我都会从三个角度来对学员进行点评。
当然,
这三个角度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巧点,
也是学员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所学习过的。
作为培训师或者分享者,
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自我觉察,
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课后复盘。
第一个角度:沟通效果
一、讲师和学员的互动效果
1、讲师采用了什么样的互动方式?
提问回答?团队讨论?世界咖啡?学习活动?搭档互问?视频引导?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现场演练?成果展示?......
2、讲师采用的互动方式与所授内容是否相得益彰?
3、讲师和学员的互动频率怎么样?
互动频率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讲师需要根据现场氛围、学员层次、课程内容等因素,
把握互动的频率和节奏。
二、学员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度
1、学员是否理解了讲师所授内容?
2、对于学员来说,理解这些内容是否有难度?
3、讲师如何做,更有利于学员快速理解?
三、学员的现场反馈对于讲师的作用力
学员的现场反馈不是指课程结束之后,学员所填写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而是学员在培训现场的一举一动,
包括学员的投入参与度、
学员对于讲师互动的配合度、
学员听课时的神态表情、
学员提出的相关问题等等。
这就很考验讲师的洞察力了。
如果讲师能够及时观察到学员的一些反应,得到信息,
从而在课程中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善和调整,
那么,学员的现场反馈对于讲师的作用力就很大。
第二个角度:学习效果
一、学员有没有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1、概念性知识转化成了什么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2、流程性知识转化成了什么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3、方法性知识转化成了什么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4、反思性知识转化成了什么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二、讲师采用的授课方式是否有助于学员对课程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1、课程中所授内容与学员的实际工作结合的紧密度如何?
2、有没有把一些晦涩和复杂的知识点,通过有效的方式转化成有趣和便于记忆的内容?
3、是否在课程中,同时调动了学员的理性和感性,让学员既能深入思考,又能触发情感?
三、授课方式是否有利于学员课后进行学以致用?
1、学员是否能在课程现场进行演练,课程中就实现一部分从知到行的转化?
2、有没有通过一些学习活动,引发学员对自己过去的做法的反思?
3、有没有给到学员有助于学以致用的条件和工具?
第三个角度:情绪角度
一、讲师和亲和力和气场
1、讲师的讲台形象如何?是否有专业的着装、表情、发型、身体语言、行为举止?
2、讲师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授课风格?
3、讲师的眼神和声音是否有助于气场的释放?
二、讲师是如何调动学员的情绪的?
课程中
有些部分,需要学员保持兴奋的情绪;
有些部分,需要学员静下心来,沉着思考;
有些部分,需要学员体会到满足的喜悦感;
有些部分,需要学员和案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
那么,讲师有没有在相应的部分,采用一些方式来调动学员的情绪呢?
三、讲师有没有让学员的情绪跟随着课程的流程而起伏?
1、讲师有没有在课程的一开始,就设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2、讲师精心打造和设计的课堂氛围是否能促进学员的学习?
3、讲师是否有根据学员的类型和层次,来有针对性的规划授课流程?
这三个角度所涉及到的方法和技巧,
学员在《化书成课》的课程中都系统化的学习过。
化书成课研习社的设立,
旨在让多期《化书成课》班的学员一起,
通过化书成课的技术,
把N本书转化成课程来进行分享。
这样一来,
《化书成课》班的学员,
不仅自己可以实践“化书成课”的技术,
还能在这里,
每月学习到N本书的精华。
化书成课研习社,
在帮助大家快速提升课程开发能力、积累授课经验的同时,
也让研习社的伙伴们共同实现了能力、资源、品牌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