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垄断: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

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买不买天价的学区房都是家庭的头等大事,关系孩子未来教育和家庭经济状况,不能不慎重。只有理解了学区房的本质,才能采取正确的对策。在此也来对“要不要买学区房、学历是否值钱、读书是否有用”拆解一二。
01 对知识的垄断导致了阶层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之前文章里已经说过,人是有差异的,社会也是区分阶层的。
人的差异表面上是财富地位、品味追求、生活方式,本质上却是认知水平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也就是知识层次。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非常正确,决定人生高度的也正是知识层次,但遗憾的是,知识通常只在上层传播和继承。
人天然有把财富地位传给下一代的意愿,这是人的动物性。为此,上层就会想方设法将这种知识上的差异传递给下一代,以此确保自己的后代比底层的后代更加优秀。
所以,翻开中外历史,你会发现上层一直都在尽力垄断知识。
中国古代,底层的穷人是很难有受教育机会的。孔夫子虽说“有教无类”,但收徒弟还要十条腊肉作为学费,大多数底层人因为没有钱,根本就入不了私塾。

而除了拜师求教,古人基本没有别的学习知识的门路,所以胡适他母亲才会故意多给先生学费,就是想让他对胡适照顾点、多教点,这跟现在家长贿赂老师如出一辙。
没有知识就考不了科举,读不懂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也就不可能做官。除了造反,或者去当太监,再没有别的改变命运的路了。
即使是造反,有文化和没文化成功的概率也完全不一样,除了朱元璋这个另类,历朝历代革命成功的没有一个是一穷二白的底层,连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些开国伟人都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都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西方也是一样。
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的地位很高,基督教会一直控制着教育,“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教育本身渗透着神学的性质”。那时,印刷术尚未传到欧洲,教会学校用的羊皮纸手抄本,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底层人要想接受知识,只能入教会学校,而学校教的全是些神学知识。即使如此,穷人的孩子也很难有机会入学,大多数都早早的去当学徒,学习打铁、裁缝、烤面包了。
而贵族们通常为孩子请的都是家庭教师,小说《简爱》里的主人公,就是给主人罗切斯特当家庭老师,最后彼此相爱的。

因为上层对知识的垄断和控制,使得知识一直在上层不断传播和继承,而底层与知识基本上无缘。这就导致了阶层之间出现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02 天价学区房的本质是上层试图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知识忽然之间也从无处可求变为泛滥成灾。
但这并不代表每个孩子获得的教育资源都是同质的,阶层的不平等在子女教育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上层依然垄断着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天价的学区房、天价的择校费和学费、以及天价的课外辅导班费用等等市场手段,穷人的后代被优质教育拒之门外,上层的后代却能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考上名牌和重点大学的机率大大增加。
而底层却只能上菜场学校,路子就是“菜园升菜小、菜小升菜中、菜中升职高”。
毕业后,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学生在整体收入水平以及个人发展上,都要比其他学校高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注意是整体,当然有例外,但平均水平绝对高于普通学校)

这种情况不仅国内有,国外也一样。
有的人只看到国外小学、中学非常轻松自由,学生没有太多作业和压力,多数人都能上大学,便天真的认为西方教育是完全平等的,现实并非如此。
在西方社会,毕业于哪所名校,是你跻身上流社会的重要敲门砖之一。
西方的教育,它对大众只提供基本而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被淘汰了。
那些真正好的学校往往是私立精英学校,学风纪律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就拿美国来说,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

而且,美国大学学费之昂贵,这是全球出了名的,普通家庭难以负担。
网上有篇相关文章,《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
说到底,中外都基本上是一样的,要想为子女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必须额外付出代价,而不同的价格对应着不同品质的教育。
上层正是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使得阶层之间的差异得以遗传给下一代。
所以,你会发现上层的后代好像真的比底层的后代聪明一样。其实,那只是教育的不平等罢了。
教育的不平等,与生产资料的不平等一样,是社会最大的不平等。
优质教育资源向上层集中,这是一种市场趋势,但私立精英学校和普通公立学校的质量差距,不应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应该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才比较合理。
但那是政府的事,在没有真正改变之前,我们该怎么办?
03 学区房面前,我们该如何选择?
在阶层社会,不管在哪里,你必然会置身于某一阶层,非上即下。你的孩子未来也是一样。
阶层社会,财富决定社会地位,通过不同的价格,各阶层享受着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医疗、住房、婚姻、生活等条件。
学区房,等于是家长为孩子们进入残酷世界准备的一个阶梯,它的高度是由父母所处的阶层决定的。

如果你是高官富商、名人精英,那自然不用愁,不管是读私立精英学校、买天价学区房,各种费用都完全负担得起。
如果你是一穷二白的最底层,连普通房子都买不起,学区房的事反正没希望,自然也不用多费心。
最纠结的就是中产阶级,一旦买了学区房,家庭直接就变为负债,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上篇已经讲过,高房价本质是上层对财富的掠夺和再分配,学区房更是如此,一套足以让三代人倾其所有、一生为奴。
我的建议是,能买还是要买,学区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也必须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要做超出自身阶层承受能力的事。如果过于透支和下降生活质量,为了还贷拼命挣钱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弊大于利。
学区房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孩子未来人生唯一的决定因素,我们也不应该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教育上。
相比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则更为重要,而大多数父母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幼儿时期对孩子人格、精神的培养。
还有的家长自己平时不读书学习,却要求孩子天天读书学习,完全不以身作则,却将希望寄托在读个好点的学校、上几个昂贵的补习班。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最明智的选择莫过于,既尽最大努力去提升自己所处的阶层,因为这决定了你的孩子所能享受到的教育水准;又认清自己真正所处的阶层,去享受与阶层相应的教育资源,而不去过度透支,做力所不及的事;同时将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到家庭教育和孩子培养上。兼顾这三点并找到平衡,这就是最优解。
04 学历到底值不值钱?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这首先要弄清楚高考制度的来龙去脉。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录取率一直比较低,大学生人数非常少,大学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工作后还可以分房。那时候只要上了大学就能改变命运,学历真得很值钱。
1998年,国家基本取消了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随之而来的是1999年以后大学的快速扩招。
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的5%,到2016年的超过80%,可以说,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大学扩招对于底层人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否则底层可能连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都没有,但扩招带来教学质量的下滑也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有的看到很多人上了大学并没有改变命运,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如农民工,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便对高考产生了怀疑,做出了“学历不值钱”、“读书无用”的结论。
不是学历不值钱,只是学历不代表一切;不是读书无用,而是真正有用的东西你没学到。
说学历不值钱的,那是偷换概念、胡说八道;说读书无用的,那是别有用心、误人子弟。如果真的学历不值钱、知识无用,那谁还会不顾一切地去买学区房,大家都是傻子吗?
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明显比其他学校的抢手,现实中的精英及成功人士,绝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
根据胡润富豪榜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top2000的富豪榜单上,拥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占比为一半,而另一半没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富豪,大部分也都会在中欧、长江甚至最近的湖畔大学等商学院进修。
我最痛恨那些宣称“读书无用”的人,这是给底层判了死刑,将所有希望全部打破,仿佛底层永无出头之日,只有认命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大多数知识都是没用的,特别是像IT这样更新换代非常快的行业,学到的知识基本都是过时的。这也是有人会说读书无用的重要原因。
仅靠这些无用的信息类知识是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智慧。
但这决不是说学历不重要。时至今日,虽然高考有很多问题,但高考依然是底层上升的最重要渠道。
不要总是拿素质教育来攻击高考制度,那无疑是自毁长城、自废武功,如果真的注重素质教育,自己就应该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先把家庭教育搞好,而不是把责任全推给高考。
如果你身处底层,不要因为出身而感到绝望、放弃奋斗,人的出生的确非常重要,但这并不能决定人的一切。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上层即使可以垄断优质教育资源,但绝对垄断不了知识这条最可靠的底层上升通道。
正如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说的,有些人天生就不属于他们出生的地方。

身处底层的人啊,千万不要放弃高考,因为那是一张必须得有的入场券;也千万不能放弃对知识的学习,因为那是你上升的唯一资本。
我们要做的,是改变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去学习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
大家好,我是夜风,文章均为原创,无思想不写文,欢迎加我微信交流:loveleslie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