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
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当然也可以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上面的这段话,是今天祝倩姐在上午的【阅读与践行】的主题分享中,最打动我,让我回味无穷的一段话。
为什么呢?因为在看到这段话的一瞬间,自己的内心就像是被触动了一般,整个人都被震撼了,感觉那个跨越了时空的人,站在自己面前,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其实所谓的读书也好,所谓的分享活动也好,其意义就在于这样一种让自己不断被触动,不断被启发,不断被发现的过程吧。
今天的主题分享活动,是一次及其烧脑又让人大呼过瘾的过程。全部内容分成了递进的五个部分,从常见的阅读误区讲起,再到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何进行速读与精读,之后则结合了主讲人祝倩姐半年多来58本书的阅读实践,进行了具体又详细的案例分析,最后又升华到了读书的最终目的与人生意义的连结。
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视频中的小伙伴们认真的眼神,时而沉思,时而快速记下笔记的样子。我自己也记了长达三页的笔记,直到写文章的现在,我还在苦恼,到底该如何把这么丰富的分享内容言简意赅的总结出来。
我认真思考的结果是,我并不可能把祝倩姐富含人生阅历和阅读体验全部总结出来,所以,我就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三个点分享给大家。
第一,我们需要了解自己读书遇到的一些误区,在分析背后的原因的基础之上,去进行高效阅读。
比如,你有没有“不能集中精力,大量买书但是阅读效率低”的阅读问题呢?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因为你“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那么总是“反复阅读却什么都记不住”的问题呢,其背后根本原因则是因为我们“缺少系统的整理”。
先找到自己的阅读上的误区,然后分析出背后的深层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的高效阅读法。
第二,读懂一本书,就像认真观察一片枫叶,不仅了解书中的文脉,更能找到书籍的主线(即核心原理和中心思想),同时还可以总括全书,看到那片枫叶之后的“大树”和“森林”。
这个生动的比喻,让我可以重新回顾了自己读书的过程。
通过阅读目录,前言和序,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文脉,背景和轮廓;
然后针对目前自己急需答案的部分,进行深入的阅读,在其他部分进行“速读”和“略读”;
其次,通过阅读其他同主题的书籍,找到这片“枫叶”的大树的其他叶子,最终看到属于这类领域的“森林”,然后将书籍进行定位,分类;
最后,在阅读之后,及时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输出和分享,不仅可以总结、回顾和深化自己的阅读内容,更能通过分享之后的反馈,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
第三,通过阅读,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实践与运用,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祝倩姐所说的“智慧树”。
说实话,看到这张“智慧树”时,我着实吃了一惊。在疫情在日本横行的大半年,祝倩姐读了58本书,并且还通过实践与应用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深度阅读的方法。这棵智慧树上,不同的颜色的枝干代表着不同领域和主题的书籍,在每一条枝干的分叉的小树枝上,则是这个领域和主题的或经典原理,或实用方法论,又或是科普解释的书籍。
这个智慧树,就是一个属于祝倩姐的”知识理论体系”。
最后的最后,还是那段最打动我的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另外一种美的诠释吧。
你的气质,就暗含在那些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中,每一本,每一步,都算数。
学习小组的小伙伴seki,在下午就完成了一个关于分享的思维导图,也分享给大家。用她的话来说,今天祝倩姐的分享,“感觉节省了10年时间”!没错,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