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十九讲)
来,我们今天继续聊中庸。鲁哀公作为一个主动送上门来的,活生生的样本,孔子用了很长时间来回答鲁哀公的“问政”,从治理国家、识人用人到如何做好自己,一系列的东西都极其实用,也极其好用。作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孔子给他讲了很多,也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整篇《中庸》里最长的一段文字。在上一期的文章里,我开门看到的主要是孔子讲的君子之道的理论基础,孔子是非常讲究理论联系实践的。所以,在一段理论之后,必然会接着讲方法论。今天,我们就接着看看,孔子是如何告诉鲁哀公,如何站在一个国君的角度,去做一个符合君子之道的人。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鲁哀公的名字,对,姬蒋。孔子这里又说了,说姬蒋同学啊,如果一个人爱学习,他离智慧就很近了。注意,为什么很多古代典籍里智慧的知都写的是“知”呢?古人认为,饱读诗书而且会实践的人只能是“知者”,能了解万物本源,通达天地之道宇宙规律的圣贤,才能成为“智者”,所以我们说的学霸就是“知者”。好吧,接下去看,孔子怎么说的呢?如果一个人爱学习,那离学霸就不远了。如果一个人不仅仅爱学习,还能够身体力行地去用,去竭尽全力地执行,那离君子仁爱的标准就很接近了。
不要小看这个执行哦,孔子之后千年,王阳明才再次提出了“知行合一”,而我们今天,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都寥寥无几呢,所以圣人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圣人和我们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圣人都做到了。还有呢?一个人知道羞耻,那就达到了勇敢的标准。其实这一点也难能可贵。今天我们在各种鄙视在各种公众场合没有公德的人,但是,在很多小问题上,我们都有些小毛病小缺德,只是我们忽略了而已,能意识到这些点点滴滴细小的问题的错漏之处,能把这些错漏之处修正无误,那就达到了知耻的标准。这就是孔子在前面告诉姬蒋同学的“智、仁、勇”三者的检验标准了。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孔子接下去又说了,知道这三点,知道了这三个检验标准,你就可以修身了。我们都知道《大学》里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础是修身。其实修身之前还有“格物、知致、意诚、心正”,前四个是孔子对弟子的要求,而古往今来,做到格物的也只有朱熹和王阳明而已,这两人对格物的理解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呢。做到知致和心正的,也只有颜回而已。所以,孔子估计也知道鲁哀公俗务繁忙,没法做这么精准,所以直接讲了修身比较速成的方式了。知道怎么修身了,把修身的标准推而广之,就知道怎么治人了,知道怎么治人了,再推而广之,就能治国平天下了。
注意哦,孔子讲了三个层次的管理者,治人只能是一个小领导,到顶也不过二品,连宰相都不够格。在现代企业里,估计也就是能是部门长而已,管几个人罢了。治国呢?那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了,仅仅是诸侯国而已,放在现代企业,顶多地分管总,副总,或者小公司的老板。孔子的眼光是很长远的,他为鲁哀公的规划也很远大,管好一个诸侯国还不够,还有两个字交“天下”,世界很大,能治理好天下所有的诸侯国,才是真正的帝王。放在现代企业,才是一家大型甚至特大型集团公司的老总。要做到这些,还很远,姬蒋同学连修身都没做好呢。我们看看今天你成名的特大企业家,比如马云、任正非这样的人物,他们做人都是典范,所以企业也是典范。至于某某东,看到他今年出现的事情,做人成问题啊,所以他的企业我们只能呵呵。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孔子说了智仁勇三个检验标准之后,又说了:姬蒋同学啊,仅仅有智仁勇三个还是远远不够的,你手下是由偌大一个鲁国了,我们周时候偌大一个天下是,治理好这个天下,是有九个硬指标的。哪九个指标呢?首先,你要修身,自身的德行应该是典范昭彰的,能成为天内下人的表率的;其次,你要尊敬长辈,尊敬有德行的,贤能的人;(PS:鲁哀公尊贤了吗?并没有,还把孔子气走了。到最后鲁国快崩盘了,才想起找孔子回来,结果呢,春秋五霸的时候,鲁国就已经被排除了)
再次,你要关爱亲族,自己的大家族里的各种宗亲你都要关照好,照顾好,大家族里的关系要和睦;第四,还好敬重你手下的核心管理干部,清楚他们想什么,让他们都能处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五,还要关心手下所有的员工,不管级别的高低,要让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第六,对待治下所有的百姓,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也就是爱民如子;第七,工业要发展,经济好物质基础要有,所以还要能招商引资,吸引各种能工巧匠来鲁国定居;(我们看,来百工在就今天也很实用啊,今天作为基建狂魔的我们,作为全工业门类的我们,做到了来百工);第八,给边缘地方的少数民族和异族有优待政策;第九,怀柔和安抚好天下所有的诸侯国。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我们看看,这九条标准在今天也是非常实用的。孔子呢,还担心鲁哀公不理解,又详细全是了这九条标准带来的效果。首先呢,修身,自己的品德成为天下人的典范了,天下人都崇拜和效仿了,君子之道就在国家贯彻落实了,“道”就得到推广了。尊重贤能的人,恭敬师长,有问题有疑惑的时候,有人帮忙辅导,有了导师,做人做事也就没有疑惑了,不用纠结了。大家族里的各类关系处理好了,和谐和睦了,就没有怨言了,不至于后院失火,没有败家坑爹的亲戚捣乱了,工作就顺利许多。手下核心管理干部都能各显所长,发挥主观能动性了,就不会头疼了,压力小了。我们看看今天所有企业里那些头大痛苦的老板,绝大多数都是手下无人可用,或者不擅长用人的。关爱手下所有的员工,员工才会拼命干活,才有死士效忠。我们看看今天的华为,遇到危难时,员工放弃跳槽,为公司拼命,这就是“体群臣”的结果。
爱民如子,百姓才愿意努力奋斗,国家安定,百姓努力,鲁国的经济和国力才能搞上去,这一点齐国、秦国都是春秋战国的典范。各种工匠都来了,招商做好了,国家工业基础完备了,才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秦国,从战国开始,武器比六国先进,对六国形成“代差”,战士比六国勇猛,还比六国家底都厚,这是多少代秦王“子庶民来百工”奠定的基础。还有呢,给边远地方的少数民族优厚的条件了,天下人就会归附归顺,地盘就变大了。对待所有的诸侯国有怀柔政策,交往好了,天下敬畏和尊重,鲁国才能真正的强大。今天,我们无论站在企业还是国家的角度来看,这九个标准的效果都是不过时的,都是相当实用的,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了。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一葫堂主想告诉各位朋友,以上(包括以后)对中庸的解读,是站在职场人的角度来看的,与传统经典解读出入会很大,还请见谅。
以上文字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撤换。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全部《中庸》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