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重新拾起的回忆~

2017-12-27  本文已影响18人  乖乖愛闲逛

上个周末,看到大半个朋友圈的人都去看了《芳华》的点映。

《芳华》

这一次看过的人多了,对它的呼声也随之高了起来,对口碑的反馈比多伦多电影节首映的时候还要好。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这是《芳华》结束后最令我感触的一句话。

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不被善待的人更能察觉出人的善意,在困境里纠葛的感情更为长久。

人性的恶让你遍体鳞伤,却也让你闪闪发光。

《芳华》似乎是一个特殊时代下盛大的“青春残酷物语”爱不得、放不下。

电影中何小萍的每一次起舞,都仿佛充满着光芒。

“只有孤独的灵魂才懂惺惺相惜”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这是书中与影片中都提到的一句话,完美的诠释了何小萍对刘峰的情感。

做一个善良大方的人,并不意味着需要原谅曾承受过的所有伤害和背叛。

正因为你记得刀刺在身上有多痛,你才会拼命守护身边的人,让他们远离尖刀,其实这是一种强大的情绪力量。

“好人有好报”也许真的是句笑话,但接近好人的人,是会有好报的,只不过接近好人的人,不一定心怀感恩。

《芳华》里重现的那段文工团里度过的峥嵘岁月,却是完全的复刻了冯小刚青春记忆中的文工团。

冯小刚说:“《芳华》是一封情书”,写给青春的,写给军队的,写给那些女兵的。”同样也是写给他自己的。

冯小刚19岁入伍、27岁离开,整个青春时代都是在部队文工团度过的。也正是因为青春时代发生了太多的美好,才令冯小刚在年近耳顺之年情不自禁地一再回想,及至他想要把他记忆中最美好的这段时光复刻,将这段五彩斑斓的记忆展示给更多人看。

这是他的青春,是他的芳华,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冯小刚找来同样有着文工团背景的严歌苓操刀剧本,而严歌苓早在《芳华》之前,就在自己的小说中写过对文工团的记忆。

冯小刚与严歌苓一样,他们有部队情节,也有时代情怀。

严歌苓曾说过,自己对中国这一百年间发生的这些人的这些故事,是有一种使命感的,她觉得自己这辈子不写就会死,也因为这种使命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