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读后感
有一次和硕姨逛钟书阁,见他拿起一本《人类简史》。我给旁边说,“这书太火了,我不看”,被吃好大一个白眼。后来曾帅又在人生书单里写进了这两本书,张小先又推来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吓得我赶紧一百度。好吧,那就看吧,看完两本,看的很爽。
尤瓦尔·赫拉利是天才的历史学家了,我即便只是转述也很困难,找了几个感兴趣的点来做流水。
1、智人走出非洲。人类本没什么了不起的,放丛林里还打不过猩猩,更别说草原上的长毛象。智人能够走出非洲,工具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会了讲故事。从此不同的人有了同一的信念作支撑,开始相信神灵、相信国王、相信律法、相信信贷,轻松突破人类智力允许的150人社交上限,建立了强大的合作网络。如此,也就有能力击败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跃居世界霸主了。
山水间也是想讲故事,内容还在探寻中,人员倒是有几个——只可惜大家都太忙了。
2、生物本生是一种算法。以前看科幻,大家说的都是人工智能,争论点在于机器能否发展出“灵魂”,还是人本位的思想。到赫拉利这里,就直接说“生物就是算法”了,主体和客体一颠倒,恐怖如斯。
另外还想到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就是分子计算机。大概的意思是传统二极管突破不了10nm的物理瓶颈(注:可以回忆下手机发布会,厂商们会提到高通835,然后补充一句“采用10纳米先进设计”。以后是很难说9nm、或者更小值了),突破不了那该怎么办呢?那就用活细胞来代替二极管。具体原理不明,我猜想稳定性和生命周期也会有限制,但听到这个就会觉得很有趣。
3、人文主义宗教。这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观点了,人文主义竟然是一种宗教!以前会时常迷糊,宗教发展到了现在该怎么办呢?大家肯定都不相信有“神”了,可神还在持续的限制着人类文化行为,这之间是矛盾的啊。那是否意味着有新的宗教可以诞生?于是赫拉利说人文主义就是一种宗教,我想想还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又分为三个派别,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我肯定是自由的那一派了。
另一点想法,其实人文主义是很久远的东西了。亏我自负甚高,却直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过能给它赋予新的价值也是很大的收获了。以后更要多读书啊,很多想不明白的东西,或者自以为想明白了很了不起的东西,其实先哲们早就给出答案了。
再一点想法,还是人文主义已经是很久远的东西了。可反观我们的周边社会,依旧有那么多的不和谐。那么即便在当下的环境,人文主义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尤其是如何应用,这是值得山水间去做的事情。
4、数据主义宗教。“生物本身就是算法”再上一层楼,就是数据主义宗教了。
首先这还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我对于人工智是一直持有否定态度的,因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数据。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QQ上的我,微博上的我,微信上的我,三者之间迥然不同。大数据热乎了半天,数据源都是错误的。
其次就是宗教的问题了。尼采在很早之前就喊出了上帝已死,到了数据时代的今天可算是看到了希望,“超人”就要来了。科技快速发展,继战争、饥饿、瘟疫之后,人类很有可能攻克寿命。能够创造生物、改变性状、获得永生,这和“上帝”又有什么区别呢?产生个把宗教还不轻而易举。
问题在于,有多少人能成为“超人”。重型猎鹰成功发射,马斯克说只要50万美刀就能去火星。假使有一天spaceX成了诺亚方舟,是哪些人能掏出50万美刀?过去底层人民受到压迫时,只要想想皇帝老儿也会死,也还算找到些慰藉。可是如果皇子皇孙们、社会精英们可以永生了,那底层人民还能再忍受压迫吗?社会文化和人口结构都将迎来变革。
前两日和书宇魔方的伙伴们聊天,教授说他们分子生物学的领域已经到了一个顶点,老板会时不时的在科学和宗教之间游离。曾帅也说大数据已趋于成熟,有了一套固定的算法,后来人稍微改下参数就好了。所以我们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科技已经甩开了人文一大截,这时就需要人文追上来,如此才能维持社会稳定、指导科技突破。这也正是山水间图书馆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