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人,都是怎样说话的?
1、你为什么不善于沟通?
语言是窗,否则,它就是墙。人的内心,有如一间房,有窗户也有墙,选择去看到什么,取决于你内心那双眼睛关注到的是什么。而让你内心的眼睛去观察什么、去感受什么,这取决于你如何运用内心那双眼睛。
沟通也如此,当别人说你不善于沟通,实际说的是你沟通时关注的问题搞错了。沟通中很多矛盾和冲突的诞生,不过是错误的沟通方式产生的坏东西。要结出好的果子,得先有一颗健康的种子才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无疑就是一颗能让你在沟通时结出好果子的好种子。
市面上教人“如何说话讨人喜欢、如何沟通才能有效?”之类的书籍和课程不在少数,但我认为,真正触及沟通本质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可归为其一。
2、关于作者的故事
先来说说自带发光特效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在沟通领域,可以说是国际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卢森堡博士所总结的非暴力沟通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很多人如何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使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同时,功力深厚的,早已把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运用于更高层面的国际和种族之间的冲突和争端,早在2006年,卢森版博士因为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荣获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由此可见,非暴力沟通的威力并不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盘西红柿炒蛋所能比拟的。
遗憾的是,卢森堡博士于2015年离世了。但他所创造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如今,已超有200名经CNVC认证的非暴力沟通培训师,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NVC培训。 并且《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也是常年占据沟通类书籍的榜首。
我是最近才有幸得以阅读到此书,起初看这本书时,觉得很是呆板,如咬文嚼字般,看着甚是无趣,中途差点就想放弃。好在自己不喜欢做事有始无终,后面硬着头皮继续细读,才感受到了本书的价值。
3、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简单来说,非暴力沟通,就是一种以爱和理解为基础的沟通方式。对自己,非暴力沟通要求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理解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需求是什么,以此促进自我内心的和谐。对他人,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要倾听他人的感受,探寻背后的需求,发现他人想要做的行为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的基本表达公式:你的观察结果+你的感受+你的需求+你想要做出的行动
4、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
说道与他人沟通,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就是“要有同理心”、“要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但具体如何做是具备同理心的表现?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要做的是什么?要看的问题又是什么?对方角度又是什么角度?
关于这类问题,我认为《非暴力沟通》中所讲述的四大要素,给予我们很好的具体指示。
我们不是他人,别人心里想什么,我们不能直接看出。但要得知对方在关注什么,我们可以由外而内地去观察和感受到。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可分为四个步骤:
1)、首先,我们要留意发生了什么事,观察对方看到了什么;
2)、看到这些对方的感受是什么;
3)、是什么未被满足的需求,导致了对方有这样的感受;
4)、对方想要我们为他做什么。
观察到的是什么、体会感受到的是什么、需求是什么、要做出什么行动,这是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大要素,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本书所有章节的内容,都是围绕于如何让你做到这四点而展开的论说和讲解。
那说了那么多,非暴力沟通具体究竟是如何运用的呢?
1)、情侣间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女朋友:你能不能成熟点,一天到晚就像小孩样,只知道玩游戏。
男朋友:你怎么管那么多!我哪里一天到晚玩游戏,我就休息的时候玩一下都不可以啊。
女朋友:你这么大声和我说话干嘛,我就知道你不爱我了。
男朋友:……
是的,没学过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的人,或者就是这样的对话。但这次,我们尝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站在对方角度是进行回应。
假设你是男主,在运用非暴力沟通模式时,你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女友现在观察到的是什么?我一下班就玩游戏,其他事情都不理,也不和她聊天说话。
女友的感受是什么?感到生气。
女友的需求是什么?我就知道玩游戏,女友觉得我一点都不重视她、不爱她,实际上女友是希望我能多陪伴她。
女友想要我做什么?想我多陪陪她、多和她说说话,而不是只知道玩游戏。
所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回应,男友应该这样说:看来是我做得不好,下班后就是玩游戏,忽视了对你的陪伴(描述观察),你现在感到很生气是吧(表达女友得感受——产生同理心)?我理解你的生气,你对我很重要,我应该要多陪你才是(需求)。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了,现在开始,我会多花时间陪伴你的,你就不要生气了好吗(行动)?
女朋友说自己像小孩、不成熟,实际只是希望得到我更多的陪伴和关爱而已。但为什么我听到女友的话时,感到的更多的是气愤呢?噢!!!因为我没有观察女朋友看到的是什么、没有感受女友的需求是什么。
有时别人的话语听来可能很不友好,表达的多是责怪,甚至谩骂,但《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用心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2)、夫妻间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例如妻子交代丈夫下班后要买菜回家,丈夫却忘记了,妻子可能会责怪他,“叫你买个菜都能忘记,吃饭怎么不见你忘记啊!“
如若这位妻子很幸运,他的丈夫是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他就会专注于妻子话语背后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要和妻子做争吵和辩解。
站在丈夫这个角色的位置,我们来还原下他当时的思维过程:
妻子观察到的是我忘了买菜回来;她的感受是不高兴的,因为今晚没菜可煮,而妻子暗含的请求则是希望我能够解决没菜可煮的问题,例如自己主动提出去买菜,或者请妻子去她喜欢的餐厅吃晚饭。
再举一个比较暴力点的例子,非暴力沟通,实际越是对于暴力式沟通,越能发挥它的效用
某个家庭的丈夫,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晚上天天加班,还要陪客户吃饭,每晚接近12点菜回家,还沾着一身酒气。一次,他的老婆终于忍不住,对老公大声训斥道,“你还知道回家啊?你干嘛不死在外边呢?”丈夫本在外就受客户的气,这一回家又听到老婆的责骂,内心也顿然愤怒,“死外面就死外面,你还觉得我愿意回家啊!”于是拎起衣服,夺门而出,连头都不带回的!独自剩下老婆一人在家气恼、担忧,觉得丈夫是不在爱自己了。
大多数暴力发生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学习非暴力沟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主动想到去关注对方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了。
这个家庭暴力沟通的例子。明显的是违背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沟通时,忽视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矛盾都指向于对方。若是这位妻子,能有幸阅读《非暴力沟通》一书,或许就能避免这场不愉快的暴力沟通了,甚至还能得到丈夫的理解和关爱。
来思考下,同样的场景,如若运用冷暴力沟通的方法,或许则是变成这样的:
妻子:老公,你看你最近时间,你五天有四天都是12点多才回家,而且每次回家都是一身酒气(观察)。我天天一个人在家,真的特别难熬和不开心(感受),我希望我们的家要像个家,而不是像个旅馆,每天只是回家睡个觉,我也想要你多陪陪我一起吃吃晚饭、聊聊天,散散步,这样才有家的感觉(需求)。所以我希望你每周能有三天时间能8点前回来,咱们一起吃个晚饭,你觉得怎样(请求)?
试问问,如果你的妻子这么和你沟通的时候,作为丈夫的你,还会选择和妻子叫板争吵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沟通时,时刻关注自己或对方的感受或需求,这将有有助于我们生活变得更美好,永远记住书中的一句话:“一旦我们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实际上,一旦跳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专注于别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便可发现,别人的责怪和谩骂,仅仅是因为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常说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怎样才算相互理解了呢?你若能在沟通中,很好的关照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理解了。
正如作者所说的:
一旦你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3)、父母与孩子间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我发现很多父母在教育小孩时,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当父母遇到孩子不听话时,父母通常会以权威者的角色,直接要求或命令小孩要去做什么事,如果孩子仍不听,便会大声喊骂,甚至动手打小孩。
然而,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且不说你打骂了小孩,给他身体和心灵带来的直接伤害,更为重要的是,你的教育方式,会给小孩在思想和心灵上带来终身的影响。
这样说来,不是怪责打骂小孩的父母,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爷,必有其父,影响都是一代传一代的。我的父母似乎也不例外,我小时候也受到父母不少命令式的要求。
但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这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了。
举个例子:
遇到孩子不愿意吃饭,父母最常说的话就是“还不快把饭吃了啊!”“你不吃饭怎么能长高啊!”“你不吃饭,这样就不是乖孩子了!”
但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则是这样的
妈妈:孩子,妈妈很爱你(感受),希望你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需求),你为什么不愿意把饭吃了呢(请求)?
你看,这样的说话方式,明显好很多。
再比如:
面对乱扔玩具的小孩,不懂何为非暴力沟通的你,可能上来就直接大喊了,“小顽皮孩儿,看你弄得房间多乱,赶紧收拾了你的玩具。”
但如果你学过非暴力沟通,则可能是这番表达:孩子,你乱扔玩具的行为(观察),让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很看重我们家庭生活环境的整洁(需求),孩子,你愿意把你的玩具收拾整理好吗(请求)?
你看,两者的意思相近,但孩子听到后,感受到的却全然不同。一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一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你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孩子只感受到的是父母的严肃和权威,他的内心是抗拒和不高兴的。但从感受和需求层面的表达,却让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真切的爱和关心。
5、如何与自己沟通?
懂得如何与他人有效、和谐地沟通,这不算厉害。一个懂得和自己相处、和自己沟通的人,那才算真正厉害。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好。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焦虑至上的时代,由其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奋斗的青年,无力感、焦虑感、沮丧感,会在你心神疲惫时,时不时侵蚀着你的精神和心灵。
哪个同学朋友,现下已经年薪几十万了;谁又已经买房买车了;谁又已经结婚生子了……我们的生活,无不被这些信息包围着,让你倍感焦虑、沮丧、不知所措。
我也不例外,时常被这样的声音左右着自己的情绪。但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尝试和自己沟通,才发现了摆脱的方法。
《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的作者丹·格林伯格,他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若真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人家朝九晚五,每天按部就班,领着工资过着生活,这又有什么好说的?人家单着身,一个人过,也觉得很快乐,这又有什么不妥呢?再者,人家没房没车,那又怎样了,这本就是自己真实写照。事实上,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做比较时,不知不觉就忘记了自己真正的需要,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我们经常用比较来对自己进行批判,而忘了自己真正的需要。”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也道明了大多数人之所以焦虑的本质原因——忘了关注自己真实的需要是。
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在比较中,你迷失了自己,忘了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看着别人年薪几十万,自己却领着几千的工资,心里不平,甚至觉得自己失败。这是很错误、很不成熟的思维。生活中我们难以避免要和人比较,但和人比较,不是为了从别人的优越中寻找挫败感,而是为了从中发现自己的真实需要是什么。
你所羡慕的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吗?每天安安稳稳上班下班,日子过得平凡,如若这是你想要的,那就如此好了。别人在500强上班,领着一个月几万的工作那又如何,不是自己喜欢的,再多钱,又有什么意义。
如若你厌恶平凡,想追求财富、追求成功,想要轰轰烈烈的闯荡一番,那也很好,你就去闯呗,遵循自己内心的需求即可。焦虑痛苦的人,坏就坏在只敢臆想,却没有勇气和行动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
没有勇气行动,或许是害怕失去什么。我的一位书友码头先生说,“咱们这个年龄的人,赢了就赢了,输了也不会输什么。”更何况我们大多数追求的东西,并不需要拼上自己身家性命来获得。
一位名叫“撩妹局局长”的网友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说:“大学毕业,我放弃了在大城市的优越职位,选择了家乡旁边的小镇当个程序员,工资只有大城市一半,但我更喜欢在下班后回家陪我妈买买菜,晚上陪爸爸和爷爷喝点小酒,我没有什么遗憾的,很满足现在的生活。”
这位“局长”如此般的人生态度,或许更值得我们来羡慕和学习,年纪轻轻,就能活得如此明白,真好呀!
一边抱怨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一边却又不做任何改变,苟且过日,这样的人,真是无趣得很。若想要摆脱焦虑,活得自在些,你不妨抄写这段文字,夜深人静了,就拿出来读读。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他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6、结语
这是本关于沟通的书,沟通中,最重要的是体会和专注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一旦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和需求上,就是互相间取得理解的开始。
沟通,有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也有与自己之间的沟通,你只有学会如何与自己沟通时,才能更好的与别人沟通。一个人,如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又怎能奢望着别人就知道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呢?情侣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大多的误会,或是因此而来。
本书所教授的沟通技巧非常简单,简单到你只需记住一句话即可,即非暴力沟通的基本表达公式:你的观察结果+你的感受+你的需求+你想要做出的行动。可简单不代表容易学会,跟任何技术的学习一样,你只有通过多次运用与总结后,才能把它真正变成自己的本领。
更多详细内容,请翻阅《非暴力沟通》原书
黄科写点啥 专注个人成长领域的内容分享
每周更新 篇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