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鱼之家》:致终将逝去的温度
死亡,一直是我们讳莫如深的话题;然而,那却是我们终将奔赴的归宿。生命,如夏花般灿烂,却不能永恒,那是我们终将逝去的温度。
东野圭吾在《沉睡的人鱼之家》这本书里讲述了一个既悲伤凄凉又暖人心扉的故事,关于爱与死亡,关于绝望的守护与挣扎,关于渺茫的希望与执着的坚守。这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死亡,也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死亡是一个瞬间,生者落下最后一口气,呼吸和心跳的停止标志着他已成为亡者。其实,不然,死亡是一个过程。生与死之间,有着漫长的灰色地带。
尤其是随着医疗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死亡的过程可能由于医疗行为的强制性介入而中断。
呼吸机、心脏起搏器、除颤器、鼻饲管,还有各种药物,都可能将从活着向死亡过渡的昏睡过程无限延长。那些原本已经迈向死亡的重症患者,或者脑死亡的植物人,都能依靠“续命医疗”继续维持呼吸与心跳。
医疗技术的进步让我们重新认识死亡,与此同时,关于“续命医疗”运用的意义以及何时终止“续命医疗”才合适,则引发了空前的争议。这种争议,来自于科学和伦理的冲突,来自于理性与感性的矛盾。
在《沉睡的人鱼之家》这本书里,作者探讨的便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困境。面对因溺水而脑死亡的女儿瑞穗,母亲熏子无法接受女儿已经再也不会醒过来这个残酷的事实。熏子不遗余力地试图将瑞穗挽留在人间,投入了所有的精力与心血去照顾女儿。
熏子与丈夫利用科技公司的新产品,为瑞穗植入了可以在胸腔内刺激横膈膜实现“自主”呼吸的电磁极,这样瑞穗就不用借助体外的机器来维持呼吸,而且由于脑干还没有完全死亡,瑞穗还能维持心跳。熏子甚至借助电磁器械来刺激瑞穗的四肢,使其被动地得到锻炼。
尽管医生已经坦言,瑞穗再也不会醒过来,只要征得家属的同意,便宣布死亡时间。然而,熏子却坚信女儿还活着,她只是在沉睡。
在熏子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母亲理所当然的行为,她每时每刻都竭尽全力为女儿驱散死亡的阴影,企图将女儿拉回人间。
然而,在外人看来,熏子的行为是极其荒谬的,其实就是在利用一些高科技的器械摆弄女儿的尸体。刚开始,大家都非常同情熏子的丧女之痛,对她疯狂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是久而久之,人们逐渐质疑她疯狂的执念,甚至连家人都希望熏子能认清现实,让瑞穗可怜的小身体入土为安。
逐渐失去了支持和理解的熏子陷入了无边的痛苦,绝望如惊涛骇浪向熏子涌来;她的执拗最终引爆了所有的矛盾,而她终于也在暴风雨之后意识到,是时候准备向瑞穗告别了。
面对至亲的意外离去,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是人之常情。一具没有意识的身体,一个没有希望的生命,一堆混乱的医疗机器和冰冷的管子,这一切让家属心如刀绞难以抉择。熏子的心,经历过这种刀绞般的痛苦,唯一的解药便是告诉自己“瑞穗还活着”。然而,对于瑞穗本人来说,她是否希望自己的身体经历这样漫长无期且毫无尊严的折腾呢?
在故事的最后,熏子终于走出阴影。在她的梦里,瑞穗来向她告别,这实际上暗示着熏子自己终于准备好接受女儿的离去。她和丈夫决定将瑞穗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让瑞穗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人间。
放弃亲人的生命,的确是一件艰难而纠结的事情;然而,生者不能因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面对亲人的离去,就剥夺其体面地迈向死亡的权力。
先进的“续命医疗”挽回了许多“命悬一线”的惊险,但“续命医疗”的意义,不是要给我们更多的机会去与死亡纠缠,不是让我们运用那些冰冷的器械去长期维持无质量的生命;而是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来做准备,然后勇敢面对,向终将逝去的生命好好告别,这才是“续命医疗”科技进步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