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放弃学古琴的想法
早已被古琴那优雅飘逸,意蕴悠长的声音所打动,被弹琴者气定神闲,宠辱不惊的风采所吸引。弹琴的风采经常在心头萦绕,几乎脑补出一副自己宽袍大袖,稳坐如钟,读书品茗,焚香弹琴的出世画面来。
动了学琴的心思,便开始着意了解古琴。3月份,专程往天水伏羲庙寻访斫琴人家未果。上周经好友子庐引荐,现场观摩斫琴名家,钧天坊创始人王鹏先生弹琴、谈琴,终于理清了思路:爱琴何必学琴,听琴不必弹琴,与其花费时间去学习弹琴,不如提升自身修养,成为一个“懂”琴之人,配得上享受古琴音乐的深邃意蕴。
曾经认为古琴演奏技术并不是很复杂,以我这个从小学习西方乐器,练琴时间近四十年的音乐专业从业者的音乐能力,学会古琴的演奏技术绝不困难。但那又怎样,古琴的演奏技术虽然并不神秘,可是古琴之美从来就不是表现在它的演奏技法上的。
在技法方面的“规定动作”越是少,实际演奏中的“自选动作”就越是多。同样的一个技术动作,老师可以告诉你该怎么做,但没人告诉你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比如滑音,到底是滑得快些还是慢些,滑音的上下音高范围怎样确定,到什么程度合适,没有明确的答案,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美”,能够满足音乐“美感”的表现需求的技术动作,就是“好”的,“正确”的动作。而“美”是方向,不是终点,也就是表面上看来并不多的技术动作,在为表现“美”而服务时,是有着毫无止境的可能性的,永无尽头!
古琴的乐谱可以称之为“动作谱”,它告诉你用那个手指,在琴上的什么位置,做什么动作。音乐中的“音”有四个基本属性: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古琴谱什么都没告诉你。不告诉音高,不告诉时值,不告诉音量,更不告诉音色,音的四个属性一个都没有。也就是说,古琴谱是记录演奏一首音乐作品的动作的语言,不是记录音乐的语言,在这套语言系统中,最核心的东西,“音乐”是什么样的,没人告诉你。音高可以通过动作确定,因为定弦是有规则的,每根弦的不同位置会发出什么音高,是可以推算的。但音乐的时值、强弱可没有规定,弹长弹短,弹强弹弱,完全取决于演奏者的理解和领悟。对了,最难的就是这个“悟”字,这里需要“悟”的那里是具体的动作,手法啊,那是对人生,对世界的敏锐感受和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清醒领悟。弹琴是以悟“道”作为背书的,是将个人对“道”的体悟程度,通过古琴这件工具,用具体的声音为载体,呈现出来的一种方式。琴声是弹琴者内心境界的显示器。
人生苦短,道法深邃。用短暂的生命挖掘思想的深度,用有限的视野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其花费时间,从技术练习入手,一步一步学习古琴演奏,好不容易掌握一定的技法后,发现“悟道”才是学琴弹琴的根本,修养不够,弹琴必然是邯郸学步,有形而无神。不如将时间投入到读书思考之中,提升自身思想,提高自我修养,让自己能够听得“懂”琴,具备和优秀的古琴音乐心灵沟通,心领神会的人文境界。
如果依然有想亲自演奏,将自己内心世界通过音乐呈现出来的需要,也要将注意力投入到已经付出过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乐器上去,继续打磨和提高演奏技术,寻找思想和声音之间的联系通道,进一步熟悉自己的表达工具。通过操控自己已经熟悉了的乐器,突破技术限制,步入艺术表达的自由境界,达到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程度,是从半坡向山顶出发。而重新学习一件不论是技术,还是艺术方面,都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乐器,那就是从山脚向山顶出发了。
所以,提升自身修养,让自己成为古琴音乐的“知音”,同样能够从古琴音乐的欣赏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内心境界的提升。修养的提升和境界的提高是目标,这个目标可不是只能通过亲手演奏古琴才能达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