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气的偶像---苏东坡(上)
原来我只晓得宋代苏东坡是豪放派的经典代表人物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猎》家喻户晓,却不知他也曾写出柔情似水儿女情长的诗词来;原来我甚至连苏家三父子中苏洵和苏辙的关系都会弄得混淆不定,只知道苏轼是旷世的奇才,却不知其父苏洵和其弟也是满腹经纶;原来我知道宋代圣贤有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等,却不知他们与苏轼具体的细微关系。看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视频材料,和那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只想说一句:收下我的膝盖吧,偶像。思想情感太广阔了。
关于诗词
01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可谓大气磅礴,把庐山瀑布描写的雄伟壮观。瀑布从峭壁上一泻千里,就像银河从云端坠落一般。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看苏轼的诗,同为写游玩庐山,但描写方法和意境就大为不同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读起来就像是感悟诗人的感悟,是对生活的辩证思考,与李白直白地豪爽描写完全不同。
02
个人最喜欢的其实是这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所作的,那时他经历了朝野政治朋党之争,心态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淡了世间纷争,一蓑烟雨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03
关于爱情就不得不提到这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是苏轼在密州时期想念十年亡妻王弗时所作的,隔绝十年,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却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还有一句经典,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在看完这首诗之后便悲伤哭泣起来。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04
关于思念。实际上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佳节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思念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时苏辙在济南为官,苏轼曾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但那时未实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5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06
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杭州可算是苏轼的第二故乡。当年治理西湖成功,也是苏轼为官政绩的显现。苏堤,三潭映月。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关于政治朋党之争
当时的宋朝积贫积弱,改革已迫在眉睫。改是要改,问题是如何改,这时王安石变法便粉墨登场。王安石大刀阔斧,大兴改革,俗称“一刀切”,他把在地方实行有效的方法全面推向全国,也不曾考虑因地适宜。而其中的青苗法引起轩然大波,官府强制百姓向官家贷款,目的是在期限后收取本金和利息,扩充国库,但问题是强制实行,好比是富人家用不到,穷人家用不起系列,穷人家还不起利息,只能逃走,那时还实行连坐制,邻居连坐,亲戚连坐,担保人连坐,这一逃不要紧,留下的人就要遭殃,于是监狱里挤满了人。
王安石是一个固执已见,一心求得政绩功名的人,虽然新政得到了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极力反对,但无奈王安石在皇帝那里得了宠,于是该退的退,改贬的贬,几年间朝廷里的功勋老臣均已不见,剩下的全是围在王安石身边的奸佞小人。苏轼向来心直口快,愤世嫉俗,是非分明,性格太过明显,导致其一生悲哀的官宦生涯,从黄州到惠州到海南岛儋州。
司马光也是反对新政的一员,但有意思的是,后来当王安石派失宠,司马光当权时,他召回苏轼,并全面否定王安石的改革措施,苏轼这时便又与司马光争论了起来,苏轼认识新政里有益的措施应该得以保存或进一步完善,比如免税法,但很不幸,司马光并不同意。就这样,苏轼虽文采智慧闻名全国,号称文曲星下凡,但无奈性格使然,一生都在飘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