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我在现场(原创)
因为孩子在上高中,所以对这两年的高考格外关注,去年我就去一中门口感受气氛,并拍了一组照片,在单位的公号发了一期文章。
7月7日,照例还是去了一中门口,这次拉着同样爱好摄影并以之为业的好友光影熟男,一位越老越帅的家伙。
计划失误,到学校门口时孩子们都已经进考场了。去年的时候,校门口围满了家长。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学校门口到马路之间的小广场被封闭起来,家长们只能在马路边上的隔离线外,望眼欲穿地看着。
家长们心情都很平静,有的把床都搬到了树荫下,打持久战的准备。有的妈妈穿上了旗袍,据说是取旗开得胜之意。记得去年是流行送向日葵,取夺得魁首之意。
工作人员也一该不停地忙碌,警察忙着疏导车辆,爱心出租车的师傅穿着统一的制服,保安维持着秩序。
十一点半考完第一科语文,更多的家长从家里起来,隔离线外挤满了人。各种长枪短炮(镜头)也对准了校门准备拍摄出来的孩子。
我和朋友也做好了准备,重大历史时刻,做过几年宣传工作的我不习惯于缺席。我对朋友说,这些影像资料现在看起来可能很普通,但是就像陈年老酒,越老越值钱。五十年前的照片,随随便便一张都是历史,都是故事。
我更喜欢拍这些青春的面孔,那上面写着稚嫩,也写着勇敢,写着彷徨,也写着向往。高考,是他们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大考。是他们年轻的肩膀,第一次尝试挑起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青春,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正是因为有更多的可能,他们的脸上才写着希望。
鲁迅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这希望之路,主要得靠这些年轻的脚板去走,那有力的脚步,震得山谷回音,震得大地回响。
拿着专业、准专业设备来拍摄的人还不少,净有许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工作人员问一位青年拍摄者是做什么工作的,那年轻人说是报社的。工作人员又茫然地看着身边一排排长短家伙,笑问:“你们都是报社的?”我笑答:“我们都是报社的……下岗职工。”
看来像我这样喜欢记录这样的历史时刻的人还真不少。
终于有学生出来了,有的戴口罩,也有人没戴。脸上好像都没什么表情。我疑惑地自言自语:“去年我来拍摄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开心的。”旁边的家长说:“那一定是最后一科考完了,孩子们没负担了,才会开心地笑。现在刚考一科。”想想也是。
7月8日下午,再次去一中门口拍摄考完最后一科出来的孩子们,朋友去实验中学拍摄,比我拍到更多感人的画面。果然再一次看到了各找各妈的那种期待与欣喜的眼神。很多家长准备好了花朵,送给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大考的孩子。
是啊,也许人生中还有很多大考等着他们,那又怎样,到中流击水,才能体会挺立潮头的欢乐。
今年高考,我在现场。再次真切地感觉着,青春,真好。
场景就不多描述了,直接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