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干子
此文系【简村夜话】专题推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中午吃炸臭干,鼻与舌爽了,送酒下肚,胃也爽,酒精通了某脑回路,特么就想水一文,写写家乡这不起眼的特产。
全称臭豆腐干,口语不厌烦的还带上个子。简称就臭干,以区别长沙臭豆腐。臭豆腐是老豆腐,水多,相对嫩。别的地方有茶干,白坯,无滋味。金陵城里还只有少数菜场见卖,老乡进城务工经商后兴起那么几家,以前逛夫子庙小吃,油炸臭豆腐都是长沙版。
推测臭干起源于皖南,没有考证。因为水阳豆腐,很久以前就小有名气。水阳属于宣州,挨着金陵,生意一向往江苏做。三十年前,第一次去圩区检查,其中一站是水碧桥,接待单位安排了一个小插曲“跨省游”,工作空隙,带我们去水阳玩。摆渡过水阳江。那时候的水阳镇很古旧,人气却旺,忘了是不是正好赶上庙会,东看看西瞧瞧,一群人还走散了。到了水阳,当然要尝尝水阳豆干。花了两毛钱,一块臭干一块香干。回去的路上跟水碧桥单位的同志说,徒有其名啊。对方说,你没有买对人家,不是家家都好吃。
也是哦,高淳老家也有口碑好的。东坝的香干,必须豆制品厂的,能折叠不断,特有韧劲,细腻且香甜;厂是集体的,这时光有点遥远,解散后不知道有没有传承下来。还有漆桥的商氏豆腐,不用去菜场摆摊,就老街上自家门口卖,过了中午一般买不到;漆桥老街开发成景点,来的周边城市的游客,名声应扬出去了,该扩产了吧。
高淳有句俗话:豆腐不算菜,少了不成席。虽有后半句,还是不为奇不重视。所以老家这边搞活经济就没打豆腐的主意,也有新开豆制品厂,做的也不是地方特色传统工艺。网上买不到老家的豆腐。隔壁近邻宣州芜湖挨着江苏的一带,做了不少品牌上网销售,形制一样,口味好的不多。
过去说三样营生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如今打铁撑船不用人力,剩半样,磨豆腐,除了起早和包豆干,其它的机械化省力了。以前要挑水,现在自来水或泵;以前石磨人推,江南好像没有用驴或其它畜力,现在小钢磨,动力电动机;以前柴灶,现在蒸汽,豆腐锅巴没了;现在“杈浆”(方言,过滤豆渣)也有机械,不过小豆腐坊还是用细布,这道工序不繁琐。小豆腐坊繁的是包豆腐干,手帕大的白布将豆腐脑一块一块包起来,这个过程手工。有模具压的,干子边缘不一样,手工包的边圆润,机器切的平直。按想这也不影响口感,可就手工的好吃。原因可能机压速度快,小豆腐坊老式的是木榨,新式的用千斤顶,压到位后慢慢除水。最可能的是“杈浆”,不锈钢过滤网眼大,豆渣多。同样小豆腐坊的,有人家的吃口粗糙,常常惹人嘲笑:细布通洞了,要换了。细布通洞的人家,在菜场里总是最后一个收摊,还可能带“回头货”。
现在豆腐也有假,掺淀粉,吃起来少了豆味。听老家的豆腐坊说,大豆都有讲究,首选本地的,其次淮南的,两者差别在成本。淮南是豆腐的故乡,发源地,大豆品种选优上千年了。豆荒时,用东北或进口的,普遍说不出豆腐和不好吃。
臭干可以直接吃,吃完了记得要擦擦嘴和手指,不然沾黑。蘸料吃,辣酱、辣椒粉或加点香料粉。单凉拌,切小块,生抽、辣酱、味精、香油。与荠菜、马兰头、香椿芽、茼蒿、芦蒿都可以搭配凉拌,菜切碎,臭干切小粒。绝佳的搭配凉拌,一是蒜菜,老家特有的咸菜,撒点糖,浇一勺香油,青黄似玉的蒜菜,皂白分明的臭干,看着就赏心悦目,吃着则满口鲜香;二是去衣花生米,金圣叹字谕大儿,花生米与豆腐干通嚼,有火腿滋味也。油炸吃,不要切开,直接下热油锅,两边鼓起硬了,心还柔软,外香里鲜,趁热蘸蒜蓉酱,下酒绝配。炒辣椒,也是常见的吃法,香干也可以。以上吃法香干都可以,滋味上有差别,看个人喜欢了。
臭干是冷卤出来的,卤水各家还保密,神秘兮兮的。我猜不过是烂腌菜水(雅称“千里香”),腌菜到了夏天臭烂,做卤据说还要加些芝麻叶之类的。不可细究,不然不敢下食。但凡吃过“千里香”的,能辨臭干的卤是否有异。还有出卤的臭干正常的话半天就褪色,那乌黑不褪的估计是吃墨水了。
香干相对干净,如卤肉,加香料糖色盐糖煮沸,静止几个小时即可。自己在家也可以做,买来茶干,这个很多地方有,自己吃糖色用老抽,还可以加点味精起鲜。
在网上臭干不好买,真空包装也容易坏,用的卤也深为怀疑。挑挑拣拣后,相中宣州一家的,看形制手工的,天热的话,保质期内都鼓袋,还建议不要冷藏,不听他的。巧合的他家取名山之郎,与我家的酒一字之差。缘分啊,哈哈。
臭干它不是那种惊心动魄的臭,据说徽州臭腐乳,开瓶能臭跑一屋子人。臭干,小臭臭而已,爱的没有爱死,漂泊在外勾念罢了,如飘蓬,不珍贵。
附一首以前作的仿七步诗:《臭豆腐》
卤水秘以珍,黑臭为上佳。
锦衣俊人儿,闹市食无遮。
嫌者一脸弃,调鼎难同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