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康复易数 (学习整理之一)
《周易》与《黄帝内经》相通的地方,除了辩证法之外,还有取象运数比类的象数思维模式。
周易与康复易数 (学习整理之一)阴阳对称,刚柔调和。天地人三才,无不是一阴一阳的对立统一。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都体现着这种对称和谐关系的准则。对立统一的卦象,阴阳消长、对称和谐原则。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原理是阴阳失调,“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治病的基本原则是“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
第一节《周易》与《黄帝内经》
〈一〉
一,《周易》象数思维模式对《内经》的启示。
《周易》的符号系统,称为象数系统。
《周易》的思想结构,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两方面组成。各有特色,又相互辅助。符号系统可帮助人们把思维内容规范化、系统化、图式化;若不辅以文字,难于单独传递思想。
二,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模式。
《内经》将五脏六腑同五行、五味、五色、五方、五季、五数统一起来,构成中医整体思维模式。采用取象比类,运数比类的方法,用五行之“象”木火土金水,和《周易》所谓的天地之“数”87596,比类脏象的特性,从而概论了脏象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并使这种关系公理化,类似于数学中的“公理”。
三,易以道阴阳。
《周易》象数体系的基本符号是阴爻(--)和阳爻(——),它的基本概念是阴阳。
阴阳对立统一法则,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黄帝内经》将这一对哲学范畴广泛应用,达到神妙的程度。《内经》中的六个层面,都用它来表达:宇宙观,人体生理结构,病理学说,诊断原则,施治法则,养生大道。
阴阳概念不是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属性概念,也是一对关系范畴,经表述各种物质特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是“数之可百,推之可万”。
四,象数推演的基本程式。
它的程式,分简单象数推演和复杂象数推演两大类。前者指比应,互体、旁通等;后者指卦气、纳甲、爻晨等。
中医脏象学说,受简单象数程式影响较大,而其整体观,中和观,节律观则受复杂象数程式影响较深。
“互体”分析方法,促使中医学建立四维医学理论模式。西医属生物医学模式,采取动物模拟法,企图打开黑箱,找出病源对病投药,进行局部治疗。中医学属人体医学模式,采取仿能模拟法,把人体看作自然和社会的一份子,无时不受外界环境的控制,对人体的病变,实行四维分析。有型身无型心里,外部自然条件,生活社会环境。四维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综合辩证判断,是用动物模拟无法得出的结论。功能模拟,无需打开黑箱,全凭望闻问切四方面的诊察手段的综合运用,服务于整体综合治疗的原则。
“旁通”分析方法,《周易》把阴阳互依的原则贯彻到底。中医确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的治疗原则。逆病症施治,以热治寒,以寒治热,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这是“正治”的原则;从病症施治,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是“反治”原则。二者都是有效的施治方针,妙在存乎一心,灵治运用,不可拘泥。符合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片面性。
〈二〉
《周易》哲学思想对《内经》的影响。
一,三才统一的整体观
《周易》以天地人三才统一为立论基点。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其三才统一思想,简称天人统一思想。“纳甲”说是其中复杂的象数思维模式之一。阴阳,八卦,五行,五方,月相和天干六个因素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象数模式称之为“纳甲”。1,以八卦卦象显示月相。2,用五行与五方对应天干,赋予五行以方位属性。3,用卦象与天干对应,赋予卦象以方位观念。诱导人们从阴阳五行的结合,时间空间的结合上综合考虑问题。纳甲说最大特点是将各自独立发展的两种学说——阴阳说和五行说结合起来了。将本来相对独立的宇宙起源学说结合在一起,使宇宙观同时成了方法论,变成思维模式,并在科学中得到运用。中医学吸取其合理因素。中医脏象学说,也是一种超巨系统学说,是一种整体思维方法,其主导思想则是三才统一和谐。强调人体同外界环境统一和谐,四季的阴阳消长。月亮圆缺,也对人体的气血有影响。
二,阴阳协调的中和观。
《周易》哲学的主要倾向,强调阴阳两仪的统一性,主张对立面的协调与和谐。《内经》主张“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内外调和,邪气不能害”,凡病不外内因、外因引起人体阴阳和谐状态的破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调气之方,必别阴阳,以平为期。
三,天地交而四时成的节律观。
日月运行,四时更迭,植物荣枯,动物繁衍都有其规律。
易学象数发展到了卦气图,爻辰图就更便于人们整理记忆天文,物候知识,加强了人们节律观念。病变的发展有着渐进的过程,医家诊断治疗,必须掌握这一节律,灵活施治,乃生奇效。人同自然是统一体,在节律上必须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