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觉》 - 更好地认识自己
笑来老师书单里有一本书
开篇第一句话就让我感觉深刻,意思大概是:
批判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能力,无论你是任何大学专业的学生。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学业成绩,专业的技能或者你对社区生活的贡献等,最终决定于你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好好了解作者是如何来阐述这个最重要的能力(批判思维)的。
对于批判思维,第一感觉似乎似成相识,但是仔细品读,却发现又是那么地陌生。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解读,也就可以将其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对于任何事物与事情,我们都要从不同角度区解读。所有我们做的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尽量靠近真相,为什么说尽量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其实我们身边的一切其实是很难被完全正确理解的。那让我们看看书中是怎么看待理性判断是如何被影响的:
首先,我们从出生到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身边的环境影响。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一个特定的物种或者说特定的人类的一员。其实我们每个存在的个体都只是特定历史里的一段历史。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活当代的我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50年代的人们的追求;生活在中国这个国度的我们很多情况下也不能理解宗教国家世界的价值观。如一个笑话所讲:“我知道为什么美国那么厉害了,你看在美国连小朋友的英语都那么好。”
其次,大众文化对公众的影响,让大部分浪费更多时间在多媒体,如:电视广告,杂志,音乐等方面,人们认为让自己舒服比自律更重。除工作外,大部分人把时间被娱乐所填满。人们在对外部海量信息的接收所导致的直接影响就是,思考深度在变浅,因为希望吸收太多的咨询,而时间总是有限的。同时,大众在希望将信息变成价值,但是却没看透咨询并不等于知识。
还有,人们有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倾向,Dr. Maxwell Maltz的解释为:人们对自我形象的认同会影响我们的成就。比如一个销售能力不高的业务员,即使让他换到一个更好的行业,他最终的销售额还是无法提高。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不行,所以会在潜意识里假装自己不行。这个理论早年就有读到过,潜意识对我们自我判断的影响是巨大且长远的,更重要的是,除非经过刻意练习,否则一般人们很难察觉到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最后,早年的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对身边信息成熟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所以,无论个体所接收的价值观,成长环境,行为习惯等都是被动且无条件接收的。同时,我在想每个个体的基因也不一样,物质决定意识,肯定也会导致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说完了我们作为个体所受到的环境以及历史的局限性,然后作者进一步阐述了个性的形成,因为在作者看来,个性的形成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思考判断。在此,作者应用了Dr. Thomas A. Harris的一个观点,请看以下表格。
那什么是个性呢?一般的说法是“做你自己的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没有考虑到外部情况对人类自身的影响。作者据了一个例子:一条小狗每次在喂食前摇动一个铃铛,当过一段时间后,即使你没有食物只要你摇铃小狗也会流口水,这就是小狗被自己的经验影响了,被不属于他的外部力量影响了。而上面提到过,人的很多决策与看法其实是时时刻刻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的。
很明显的,个性不只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种发展你自己从身边的任何事得到反馈的一种习惯,而不是按部就班地使用别人认可的观点。
也许我们并不能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我们大部分人时时刻刻都在受到我们自己的过去的积累来影响着我们现在的行为,比如个性,作者就列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1)我们要尝试观察自己的对某人,某事,某种情况的第一反应,在充分验证前不要做任何判断。
2)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充分想象你是否有从别的地方借用这样的反应方式?比如:家长,朋友,或者根本就是从名人,甚至只是小说/电视里的某个角色。最好是能分析出导致你这种反应的某个具体细节。
3)你对同样的人,事情和情况会有其他的行为反应吗?
4)尽量排除现状的影响,想一想哪一种行为反应会更合适?
就如开始所诉,作者认为我们只有真正拥有批判精神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以及人情环境,接近真相。同时也帮我们列出了相对于非批判思维的人什么叫做批判性思维,请看下表:
由于英语阅读能力限制,目前还没有看完本书,但是我却对里面的一些观点很认同,并且觉得很实用。里面举的负面例子,我都或多或少有存在,有一点我认识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中肯客观。回头想想也是,无论是伟大的拿破仑,唐太宗,爱因斯坦,波尔,登古今中外的所有帝王和科学巨人,现在看来无不是存在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局限。
读到目前为止,我希望将以下这段原文分享给大家。
we can feel confident we know and yetnot know. We may be assuming or guessing or speculating instead. We may beconfusing erroneous hearsay and rumor with fact. Even when your evidence issolid, it may be incomplete. For these reasons, we should be cautious inasserting that we know something. Only when we have examined the ideacritically, verified our evidence, and thoughtfully considered other possibleinterpretations are we entitled to say, "I know." There is no shamein admitting we do not know something – in saying "I think" or "It seems to me." To make that admission when it is appropriate shows good sense,restraint, and intellectual honesty. These are not intellectual weaknesses, butstrengths.
阳昊(前进无故)
20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