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组-第三周第三次-馨愿
片段选自《正面管教》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报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扠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步就没有必要了。)
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马丁内斯太太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琳达找到一些办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注意,当她第一次让琳达想办法解决问题时,琳达正因为心里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采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琳达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距离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琳达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戒备了。
I: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赢得孩子的合作是我们家长最希望达到的目的,蛤很多时候我们说很多次,孩子却并没有听时去,这时我们就要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理解,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并且你是友善的
2、 表达同情,但不是宽恕,要让孩子知道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3、 表述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在同样经历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让他对接下来的话题产生兴趣
4、 关注解决问题,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以上情况,跟孩子一起讨论以后如何面对,并对解决办法达成共识
这四个步骤的要本是友善、关心和尊重,让孩子通过你的经历和感受产生亲近和信任,放下敌意,跟你共同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前天,老师说女儿上课时总是回头看一个小男孩,并且不注意听讲,经过老师的询问,女儿告诉老师,那个男孩子总是指着女儿窃笑,并嘲笑女儿笨,丑,装扮不好看,导致女儿很苦恼,总是控制不住分心并发脾气,老师对女儿进行了帮助,并希望家长也给以关注,昨天我也询问了女儿,可她只是说那个男孩子总是笑她,她就生气,其他就不肯多说了
A2:以后我怎么用
看了以上片段,今天回家打算用四个步骤再次询问女儿
1、 表达理解,告诉女儿我很理解她的愤怒,如果有人这们说我,我也会生气的
2、 表达同情,告诉女儿我上学的时候,也有男同学这样嘲笑过我,可能是这个年龄的男离子特有的特点,不是只有女儿才有这样的烦恼
3、 表述感受,当时的我也是很生气,还觉得很丢脸,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
4、 关注解决问题,先征求一下女儿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意见,如果她没有太好的办法,就建议她在那个男孩子再说她丑,笨的时候,回敬他你更丑,更笨,并且控制自己上课的时候不去看向男孩的方向,并且告诉女儿,男孩可能是因为嫉妒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各方面都没有女儿优秀,女儿应该感到开心,而不应该感到生气,看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