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方给公子击“上课”
田子方是魏文侯魏都的老师,魏文侯是战国时期比较有为的一位魏国国君。魏成子向魏文侯推荐三个人才,分别是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魏文侯都把他们当作老师来对待。正因为如此,魏文侯赢得了礼贤下士的美名。秦国曾经想征伐魏国,当时就有大臣反对,他们对秦君说:“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什么意思呢?魏君能够以礼待贤,国内的百姓都称赞他仁爱,朝廷上下和谐团结,这样的国家不能随便去攻打它啊!
魏文侯有此声誉,与他三个老师的辅助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的一个举动却颇令人不解。有一年,魏文侯讨伐中山国,让他的儿子击留守,并派赵仓唐协助击。公子击在朝歌与田子方偶遇。父亲都视田子方为老师,公子击自然对田子方十分敬重。因此,公子击看田子方的车过来了,赶忙让手下人将自己的车引到路边让路,并下车给田子方行礼。可是,没想到田子方竟然对公子击不理不睬。公子击强忍心中的不快,与田子方之间有了一番对话——
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屣然,奈何其同之哉!”
公子击问田子方:“先生,你说是富贵的人可以骄慢待人呢,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慢待人?”公子击的言外之意很明显,他对田子方对他的态度表示不满了。毕竟我是国君的儿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你怎么能对我如此傲慢无礼呢?再说,我已经对你够有礼的了,你作为一个老师,一个有文化的人,怎么能这样做呢?可田子方故意不说破,而是不紧不慢地答道:“我觉得贫贱的人可以随便地慢待别人。因为如果诸侯随意慢待别人,就会失掉他的国家;如果大夫随意慢待别人,就可能失掉他的封地。至于贫贱的人就无所谓了,如果行为不投合,言论不被采用,那么,他可以随时离开,或者去楚国、或者去越国,就像脱草鞋一样简单。”
公子击是魏文侯之子,也是国君的继承人,是后来的魏武侯,地位不可谓不尊,财富不可谓不多,自然是富贵之人。在公子击看来,只有他这种人才有资格去慢待别人,而田子方有什么资格对自己无礼呢?田子方看透了公子击的心思,所以在他面对公子击以礼相待时置之不理,故意以此来打击公子击的自尊心,为公子击敲响了警钟。他告诫公子击,不管怎样富贵,都要始终保持谦恭之心,礼贤下士,重视人才。人才虽然并不一定富贵,但是,他们却可以使富贵者更加富贵。当然,他们也可以像良禽那样,自由地择木而栖。
当时公子击听了田子方的回答心中十分不快,但相信以后贵为国君的公子击一定会体察到人才之于治国的重要。当然,也就能够领会到田子方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