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
建柏出生在莲花村,从小生活在茅草屋里。
由于茅草不耐用,经不起风吹、日晒、雨淋,每隔几年,家里就会重新铺设一次新的茅草。
每当夏季暴雨来袭,房顶就会漏雨。家里的空地上、柜子上、床顶上就会摆满了盆子、罐子、水桶,反正能派上用场的家什都得利用起来,以接住从房顶漏下来的一股股的雨水。每接满一个容器,就换上另一个空的容器,再把容器里的雨水倒掉,循环使用。
建柏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哥是个单身汉,二姐远嫁他乡,自己在媒人的介绍下,娶了邻村的姑娘琼花。
琼花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别的姑娘相亲,首选条件便是房子。如果男方家里是茅草房,那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最让姑娘们满意的就是砖墙瓦顶房或者是砖混结构房(俗称平房),要求再低一点的,也得是土墙瓦顶房。琼花看重的却不是房子,尽管建柏家是村里唯一的一户土墙草顶房,她依然嫁给了建柏。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砖墙瓦顶房和砖混结构房逐渐成为了农村建房的主流选择。
建柏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让琼花住上砖墙瓦顶房。
建柏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当村里有人家要修建新房,他总会帮忙干上一段时间的活。因为建房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从挖地基,到购买水泥、河沙、砖块,再到运输,再到修建,没个大半年时间是完不成的。
说起运输,的确是个让人头大的问题。从三十里地以外的镇上,把材料运回村里,大货车不知要来回跑上多少趟。这每跑一趟,都是钞票啊,这对每户建房的人家来说,可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建柏琢磨来琢磨去,近几年村里建房的人家越来越多,加上附近几个邻村也涌起一股建房热潮,如果自己能在村里建一个砖厂,那就既方便了村民,又能让大伙省下不小的一笔开支,自家也能有收入进账,这不是一举三得的事情吗?
建柏回到家里,把心里的想法告诉琼花。没想到琼花坚决反对,她说:“建砖厂不是只有满腔热血就能成功的。首先,咱们没有启动资金。其次,建一个小型砖厂,少说也得请十几个工人吧,每天一睁眼,就得支付十几个人的工资,这笔开支,咱们到哪里去拿钱来支付?工厂还没有运转起来,咱们就已经欠了一屁股的债了。说什么我也不会同意的。”
建柏觉得琼花是鼠目寸光,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远见。琼花嘴上反对,心里却希望丈夫能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翻事业。
建柏找来远叔、永叔、旺叔、宽叔、平叔……,请他们做为担保人,到乡上的农村信用社贷款五万元,开始筹建砖厂。
建柏家住在山沟里,为了方便日后的运输,他把厂址选在了半山腰的公路旁边。建窑炉,修烟囱,购买破碎机、筛选机、搅拌机、制砖机,修建蓄水池,接通电线……干得热火朝天。
一切准备就绪,砖厂吸引来了附近各村的一部分村民来此做工,趁着农闲时节,挣一些钱来补贴家用。
砖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挑水的,和泥的,抬灰的,制砖的,搬砖的,晒砖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在众人的期盼中,第一炉砖块烧制完毕,等待开窑。
大家欢呼雀跃,成功了。
第二炉。
第三炉。
第四炉,建柏傻眼了,砖块全粘在一团,废了。
往后的日子,每一次开窑,就像开盲盒一样,建柏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成功还是失败。
建柏茶饭不思,在窑炉旁转来转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失败的原因。他决定向镇上砖厂的工作人员求助,可是不知是商业竞争的原因还是实在攻克不了技术难关,建柏的砖厂依然是好一炉坏一炉的。
建柏的砖厂濒临倒闭。
农村信用社开始催促建柏还款。建柏无力偿还。信用社便催促担保人还款,担保人也只能一起去找建柏要钱。
建柏厚着脸皮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求情:“能不能宽限我一段日子,我现在技术上遇到了问题,正在全力查找原因。我相信,要不了多少时日,砖厂就能恢复正常生产。只要砖厂走上正轨,我就可以陆续地把贷款还上的。”
工作人员没有了去办理贷款时的好脸色,冷冷地说:“如果你的砖厂是正常运转的,我们也不着急催你还款啊。建柏,赶紧把砖厂关了吧,能少亏一分是一分啊。”
建柏无奈之下,关了砖厂,带着琼花去了浙江打工,每月按时寄钱给担保人,替他偿还欠下的债务。
十年间,建柏和琼花一次也没回来过。他们在工厂里起早贪黑,加班加点,风里来雨里去,一天也不敢停下来,终于还清了所有的贷款。
建柏再一次创业,在义乌做起了小商品批发的生意。
两年后,全村人坐在崭新的两层楼小洋房的院子里,喝酒吃菜,建柏和琼花在自家的新房里宴请乡亲,欢声笑语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