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华文学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读

2023-10-09  本文已影响0人  梦里依稀风铃

只要提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的名字就不断闪现,不知道为什么,很为这个意味深长的书名所吸引。

十多年前,最早或者说初次的阅读,估计是把它当一部爱情故事潦草地看了看,浅尝辄止,也不喜欢,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今年的7月11日,昆德拉以94岁的高龄辞世,文学界叹惋世界上又少了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和他的作品风评如此之高,加之代表作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的挑战性,毕竟这是一本层次意蕴无限丰富,充满哲理的经典小说。

那就重温吧。

读懂一部作品,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历史背景,个人经历。


关于米兰·昆德拉

据说,有一个捷克人,要申请移民签证,移民局的官员问他到哪里去,他说哪儿都行。官员给了他一个地球仪,让他自己挑,他把地球仪缓缓地转了几圈,然后问 .“你们还有没有别的地球仪?”  这个幽默而又痛楚的捷克人就是米兰·昆德拉。

昆德拉出生于1929年,他的父亲是著名的钢琴家,任伯尔诺音乐学院院长,这一点给他今后的文学创作以重大影响,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文学风貌。在大学他学的是哲学,后来却进入了艺术学院电影专业,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1967年,他的成名作《玩笑》问世,获得巨大的成功,当时连印了三版,几天内便销售一空,奠定了他在捷克文学史上的地位。

1968年,苏联突然闪电般地占领了捷克,扣押了捷克的党政领导人。 此后,昆德拉的作品便也遭到了查禁。1975年,他不得不离开捷克,移居法国,1979年,他被取消捷克国籍,从此,他成了一个永远生活在别处的人。

流亡作家是他的身份,灵魂漂泊,他改用法语写作,81年成了法国公民,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他也老了,步入耄耋,2019年也就是他离世的四年前,他的祖国捷克恢复了他的捷克公民身份,给他颁发了捷克护照。作为一个国宝级的作家,捷克人民不能失去他,或者说捷克这个国家是不能失去米兰·昆德拉这个文化符号的,

说起昆德拉在文坛的地位,常年诺奖陪跑,作为候选人多次被提名。很多人也认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


前面讲过,其实米兰·昆德拉早年写诗,是一位诗人,后来写小说,当过工人,做过爵士乐手,最后致力于文学和计算机。他学习过作曲,受贝多芬的影响很大。

自然而然,翻看目录和通篇读下来,可以感受音乐对他这部小说的影响。

借用音乐的元素推进小说

书中多次提到“动机”这个在作曲和音乐里面很重要的元素或是一种符号。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昆德拉一直借用音乐来推进他的小说,像一些主题、情节,甚至结构都与音乐有着密切关联,

音乐中的动机,它通常是一个或一组特定的音符,用于激发和推动音乐的进行;可以想象,在小说中,这些动机就是人物的情感状态、内心矛盾或某种特定的情境。动机在小说中不断出现、变化和发展,像音乐中的动机一样,推动着故事的进程。

小说中主要人物类似音乐中的四重奏,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如同音乐中的和谐与冲突。

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可以看作是四种乐器的代表,如果托马斯代表第一小提琴,那特蕾莎是第二小提琴,萨比娜是中提琴,弗兰茨是大提琴,二二相配,四件乐器,随着故事线的推进,互为性格的衬托,穿梭于作品中。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如同交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交织在一起。

这种与音乐的联结也体现在小说的结构上,那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化表达。昆德拉在小说中探讨的主题之一是轻与重、灵与肉的相对论,这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也与音乐的结构和表现有关。音乐中的轻与重体现在音符的强弱,旋律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而灵与肉的关系是小说中两个重要的对立而又相互转化的元素。

简而言之,运用大量的音乐工具,音乐感描绘人物和情感,比如将人的心灵状态与音乐相类比,用音乐术语来描绘人的内心活动等。

例如,他在描述特蕾莎的心理状态时提到她的“小提琴式灵魂”。这个比喻用小提琴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形容她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方式。

在描述萨比娜和托马斯之间的感情时使用了音乐术语,他们之间的关系被形容为“一首没有旋律的乐曲”等。

“如果人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唱不同的歌,那便成了交响乐团。这想法让他感到惬意。也许在交响乐团里,每一个演奏者都只听从自己内心的旋律,但却汇集成协调和谐的整体。那么,他的生活呢?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旋律,但所有这些旋律在相互碰撞中汇集成一个总的旋律——即世界的旋律。他想,这就是生命之轻的旋律。”

再有:

“然后,她(特蕾莎)在床头小几上放起唱片,让音乐淹没一切。她头脑里尽是反对放荡的念头,尤其是反对音乐放荡的念头。音乐是轻浮的,无着无落的,如同毫无重量的生命。如果生命是轻的,音乐就更是轻上加轻。”

人物的复杂性和生命的多重性通过音乐的表达形式,更为灵动和直观。

当然,音乐元素只是他作品风格的一部分,作为一部层次丰富、意象繁复的小说,他所探讨的原比故事更宽泛,每个人都可以读出属于自己的理解。

哲学思考贯穿其中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又被称为哲理性小说,深刻的哲学内涵时时浮现在文字中,读的过程你会发现书中的主人公们在思索,作者也在发问和思考,你跟着也得停下来思考其中的寓义。

这是小说中难懂的地方,也是深度阅读的挑战。

借此去追问,那个时代欧州盛行着什么哲学思潮,昆德拉受哪些哲学理论和流派的影响,是尼采还是存在主义的海德格尔。查阅下来,昆德拉汲取了数位哲学大师的精华,他的哲学思考渐渐成熟。

在这部娴熟的小说中,哲理性的文字大量出现,处于不断探讨的状态中,激活着人的思考细胞。

小说中的开头第一、二章(相当篇幅),这简直不是小说,而是哲学论述。

永恒轮回是一种神秘的想法,尼采曾用它让不少哲学家陷入窘境 : 想想吧,有朝一日,一切都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

再如

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这样的创作方式体现昆德拉对于文学艺术之间相互借鉴和融合的独到见解。

<  未完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