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辩关系的视角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身处江湖,工作圈、家庭圈、朋友圈,深处各种圈子内,人与人的关系总是有远有近,有疏有亲,只因各自因缘不同。
不管关系的远近亲疏,人与人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滋养性关系和消耗性关系。
滋养性关系,是指那些不具伤害性的抱持性关系,能力自然流动,基本守恒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对自我包容和鼓励,可以在相对宽松的人际关系中做自己、按自己的意愿成长。这样的关系通常发生在父母、爱人、好友关系上。
但并不是说所有与父母的关系都是滋养性的,父母也不是天生会爱自己的孩子,天生会滋养孩子的,在关系中只知索取、自私自利的父母大有人在,这样的关系就是消耗性的,利用与孩子的关系索取自己生存的能量,甚至在关系上压榨孩子的父母也比比皆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利益为中心而不具伤害性,互利共赢的关系也属滋养性关系。
消耗性关系,是指那些在关系中只吸收能量,没有流动,具有潜在的伤害性。这样的关系是江湖中的大多数,互相砍刀伤害的很明显就是消耗性。然而也有很多看似好友多年,实则没有流动,一方索取,另一方给予,当一方能量耗尽后通常会一拍两散的关系就是典型的消耗性关系。
所以,对待不同的关系,首先要擦亮双眼,看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模式。滋养性关系,好好经营、培养,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消耗性关系,想方设法改变,如若不能改变,赶紧逃啊。远离这些消耗性关系,才能更好地休养生息,自我成长,养精蓄锐,储存能量。
但是,因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也许逃也没法逃,注定的相遇,那只能迎难而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时,我想最重要的是在关系中寻找对方的视角,看到他为什么这么解决问题,怎么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自己做决策或者是做与对方相关的决策中应用的对方的视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儒家哲学中,最重要的孔孟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礼让三分,人若再犯,我将百倍还之。
人生在世,人与人的关系最复杂、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在做事的过程中,与有趣的人共事,做有意思的事,做自己可以称之为事业的事,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然而,有趣之人并不容易碰到,有趣且能共同做事的更是少之又少。
能做到的就是看到不同关系中的不同视角,理解对方的不同,看到对方处理问题的视角和处理不同难题的处理方式。
人际关系中也得有自己的立场,坚持立场,据理力争。
这是现在我能理解到的人际关系的解决之道,以后也将继续就这个问题观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