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职场菜鸟成长记研究▪性▪学习

不是所有人都想赚一个亿

2016-08-30  本文已影响79人  奇言巷语

这几天,朋友圈被这张图片刷屏了

随后,又被这张图片打脸了。

许多人盯着一个亿,或眼红忌妒,或生无可恋,或鸡血满贯。“小目标”成功地继奥运会、宝马事件后占领了头条阵地,这爷俩儿是要闹哪样?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你赚你的一个亿,我赚我的几千元,同样都是为目标而努力。

五千年轮回,只有一个王健林,就像只有一个你、我、他一样,不可复制。只因他是首富、是大咖,因此,他的“小目标”瞬时成为一碗热腾腾地鸡汤,鼓舞热血青年:学习王健林精神,宁可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

但是,有更多的人,赚不来一个亿也不想赚一个亿。

问过许多HR,招聘时,最让你头疼的应聘者是什么样的。

答案惊人的相似,他们对那种只图“活少、钱多、离家近”的应聘者最无奈。或者“那种挣钱多少无所谓,只要清闲就可以”。把这样的员工招进公司,他们一定是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别指望他们会给公司创造巨大财富。可怕的是,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一次,我和一个富二代妹妹闲聊。她是那种啃老啃得心安理得的人,在一家小公司做前台,天天看着墙上的挂钟等待下班,然后泡吧、夜店各种happy。我问她,你天天这么过,不无聊吗?你不想找点有意义的事情来做吗?

她一句话问得我哑口无言:“大齐姐,你天天在电脑前码字,不无聊吗?你就不想换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吗?我天天想着开哪辆车上班,和别人想早上穿哪件衣服是一样的呀!”

这种情景似曾相识。我的大学同学,小秋,研究生毕业后去上海工作。前年我去上海出差,找她叙旧。我看到她过得并不好,和老公在上海郊区租房子,每天要骑电动车到地铁站,坐完地铁还要倒公交车才能到单位。最重要的是,她的工资并不比我在沈阳赚得多。我问她为何不选择一个压力不这么大的城市生活呢?

小秋并不赞同我的说法:“我并未觉得生活多艰苦呀,眼下的工资是不多,可是上海的机遇要比小城市多很多,和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甚至下一代相比,眼前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是一个有魔力的城市,可以激发你身上所有的洪荒之力。”

想必我在小秋的眼里,就像富二代妹妹在我的眼里一样,过着毫无意义的人生。反过来,我看小秋就像富二代妹妹看我一样,自讨苦吃。正如有人说,王健林赚那么多钱,花的完吗?为何不退出江湖,过另外一种生活呢?王健林式的人一定会鄙视此种说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对一个职场人来说,何为鸿鹄之志?

莫衷一是。但成为乔布斯、扎克伯格、王健林、马云、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应是职场人的最高追求了吧。

那么问题来了,所有人都成了鸿鹄,谁来做燕雀呢?谁为鸿鹄打工呢?

鸟多了,就应该什么林子都有。

王健林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坐在办公室,开始为他一天的工作而努力,最终获得了满足感。而普通职场人,7点起床,8点半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最终也会获得满足感。二者的区别是他赚一个亿,而其他人只赚几千元。

我并未说赚一个亿和赚几千元是一样的,也不反对努力工作。但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许多人就是不想当首富,不想成立跨国公司。

我们仰视于鹏鸟水击三千里的豪迈,也同样欣赏鱼儿徜徉湖水间的自由。万物灵长,各有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如果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职场人,上班是为了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下班后的娱乐和社交满足了爱和归属感需求。

显然,下班时间所满足的需求要高级一些。 有人会说,只有成为像王健林那样的人,才能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果真如此吗?

我家小区附近有一家约十平米的裁缝店。老板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头儿,先天罗锅,身材矮小,由于常年在缝纫机前干活,身体几乎弯成90度。就是这样一家小店,门庭若市,来往的客人都万般恭敬,因为老头儿性格怪癖,稍有不顺就“再见不远送”。有一次我问他,您这身体还能坚持干几年?老板说,“干到死吧。”接着又说:“像我这样的人,还能有自己的小店,因为有手艺,还娶到了老婆,还有一个女儿。知足啦!”

对于这位老板而言,即便现在不工作,也能够实现前4层的需求,但自我实现的需求,却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裁缝店的老板在自己最擅长的岗位上,实现了自我价值最大化。尤其对我这样连针都不会拿的人来说,他的存在,更是意义深远。

伦敦赫耳墨斯投资管理公司联席董事Christine Chow教授说,如果我们全身心地从事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创造奇迹。

一个先天罗锅,靠自己的手艺,开了小店,娶了老婆,生了女儿。这,就是他的人生奇迹吧。

如果非要把王健林和裁缝店的老板作出比较,我想到一个热搜词汇:价值观。

有人想做商人,香车美酒应有尽有;有人想做政客,权力地位尽在掌中;有人想做浪者,天下之大任我穿行。我们能说谁是高尚的,谁是低贱的?

在好莱坞的剧组里,导演系毕业的大学生要从场工做起,端茶到水,看家护院。许多摄影师、场记、灯光、录音师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53岁的录音师,从大学毕业就从事这个职业,一干就是30年。一辈子兢兢业业,最终把技术变成了艺术。从金钱上,他们比papi酱穷太多太多,但从价值观看,毫无可比性。

在企业里,需要一锤定音的中流砥柱,他们生来就有鸿鹄之志;更需要默默坚守的流沙击楫,他们生来就想做一只小燕雀。

这样看,一个亿和几千元真的有区别吗?


作者|人称大齐同学,外号众多,比如倒爷、比如齐总、比如兔警官。85后媒体人,爱胡说八道,其实都是正能量。爱聊职场,也爱聊八卦,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文章,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喜欢就关注我吧。

别问我美不美,人家永远18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