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广告传播学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2016-06-20  本文已影响155人  14广告潘格

      自上大学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在入学初看的,《肖申克的救赎》。但在1994年,获得奥斯卡的却是《阿甘正传》。为此在一年之后我看了《阿甘》。结果却是更深的让我体会到《肖》的价值。在当时评奖时,《肖》并没有获得如现在那么大的肯定,而《阿甘》却是引起全国的轰动。因为《阿甘》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必能引起无数人的狂热共鸣。在二战后,更多的人移民美国,美国是一块宽广而肥沃的土地,只要你努力耕耘,自然会有丰获的果实。无数人为追求梦想追求财富,奔赴美国。阿甘就是典型成功的代表,按照目标努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因此阿甘激励了很多的美国人。但这只是理想状态的结果,大多数人并不像阿甘那样传奇地成功,更多人的生活,而是像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像安迪那样,无奈的被社会打压。这时候,《阿甘》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嘲讽。

      而带给我们希望的是《肖申克》:无论多么绝望多么痛苦,人生总存在希望。希望靠的是自己的坚持,而不是任何人的解救。在入狱之初,安迪就开始筹划越狱,但我并没有察觉,因为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先不论技术上的困难,就算是时间,也是漫长得令人发指。但当安迪沿着挖出的墙爬出,经过恶臭的下水道,终于在雨夜里拥抱自由时我深深地感到震撼!那恶臭的下水道,是安迪在监狱度过的绝望的岁月,也是我们生活中的痛苦,但和安迪一样,我们终会走出。生活中总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磨难,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总会在一些漩涡当中不可自拔。有时候想到安迪,会觉得痛苦是一种常态,不必以坏的态度对待,怀着希望之心,总会走出。

      一个老人在监狱内活了大半辈子,在他出狱后却想重返高墙。人对各种环境都具有适应性和依赖性,因此当一个人在某地待久了,离开是自然会产生留恋与不舍。而对于人与人的关系,比较典型的是强者与弱者的关系。例如斯德哥尔摩症,处于弱势的人质会对强大的劫犯产生依赖。当肖申克监狱囚禁犯人起,犯人也冥冥之中接受并依赖囚禁。因此,当老人出狱后,选择自杀是一种回归,对之前以及之后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安迪是个例外,安迪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有自由的心。肖申克将人的身体束缚其中,同时也将思想束缚其中。所为物质决定意识,其中的道理便是如此,长期以往的按照牢笼的方式生活,思想意识也顺其轨迹。久之,便是名副其实的囚犯。肖申克最大的成功,便是使人思想生产一体化。

��2M*�q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