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三字经》二十——八音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三字经》到这个章节,“七”,说的是情绪控制的重要,“八”就是在告诉大家,保养精神和调节情绪,最好的办法是音乐的教育。所以先秦教育中,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乐紧随在“礼”这个宪法精神之后。
这一句,我们来看三个方面,一是先秦的教育,二是看音乐乃至艺术对人的作用,三是通过乐器简单的看看艺术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
先简单说说先秦的教育内容。“六艺”其实从三方面对人进行培养。“礼、乐”是对一个人进行完美人格的培养;“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中国古代弓箭一直是最主要的兵器,而且中国的弓兵一直是世界公认的冷兵器时代的最强兵种之一,欧洲最强大的兵种是骑兵,而且是重装骑兵。他们对抗骑兵的兵种是长枪兵,但实际上最长的枪是弓箭。这一点从东西方与匈奴的对抗的结果中就能看出来。而且从出土文物上也可以看出秦代的弓箭特别是弩箭的发达。而御就是驾车,中国古代衡量国力的是所谓“千乘之国”,这一点就不多说了,只是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现在仍沿用那个时候得教育方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学习驾驶坦克,乃至战斗机、舰艇等作战装备,那这个民族的战斗力将是什么样子?最后看“书、数”,说的就是对处理社会事务能力的培养。书不仅仅是会写字,懂书法那么简单,而是公文的处理,要能写文章。进而通过文学对更广泛的大众进行教育,最后完成教化的目标。我们所说的文化呀,其深意应该是“以文化成”,通过思想上的认同最终实现融合,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数就是运算,更包含了运用“算筹”对事情发展衍进进行推理。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古人,特别是先秦时期,那个教育确实是全面的教育,“六艺”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身心健康、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艺、礼、文、武全才,不像我们今天,只是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已,最后弄出来的都是考试机器。
不过,无论怎样的教育方式,在能够对人的思想以及心理进行影响的方式中,音乐是最易于让人接受的,同时音乐也是调整人心情最好的工具,这一点基本上被大众所普遍接受了。因为除非是想要进行演奏,其余的有关音乐的参与形式是不需要刻意训练和学习的,不失聪就能欣赏——总有一首歌适合你,不失语就能吟唱——哪怕跑调到月球,折磨的也不是自己。上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开始兴起一种所谓的“音乐疗法”,就是利用乐音、节奏对生理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其实这个我们中国人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在运用了。不过音乐的这个功能也很可悲,现代音乐越来越倾向于一种情绪宣泄的工具,那种雍容典雅、气质醇厚、能引导人的精神进入一种宁静平和境界的音乐越来越少了。而且真正的中华古乐在中国基本上已经消失了,反倒是在韩国,“还可以隐约窥见唐太宗统一天下以后的大乐章——《秦王破阵舞》,以及《霓裳羽衣曲》的古琴曲调。”(南怀瑾著《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P161)我曾经在南京夫子庙听过一次小型乐队复原后的古乐演奏,个人感觉比听现代民乐团和交响乐团的演奏更舒服些,更能让人心气平和。
中华大家庭中,五十六个民族其实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而民族的融合过程中,没有文化与思想上的认同,想要和谐共处是不可能的,这个就是音乐的作用。用现代流行的话说就是“音乐无国界”。其实何止是音乐,优秀的文化都是无国界的,而真正的统一,无论是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甚至是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一定是通过文化的统一以及思想认识的认同,让大家和谐的相处在一起,进而彻底消灭战争。
所以说人与人也好、国家与国家、民族和民族之间也好,最好的也是最基本的交流是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