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比特币
青石本来是个朴实的理工男,对于比特币什么的没有专门研究过,只是作为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自然每天从各方接受的信息流里总有几条是和币圈有关。尤其是比特币不知何时身价直冲云霄之后,朋友圈就被比特币莱特币各种币占领了,各种分享的文章点进去一看,常常摸不着头脑,但见圈里各个朋友一个个摇旗呐喊,仿佛再不拥抱这些币,就错过了最后一个大时代,只能过后骂自己傻币了。所以特意抽了半天功夫,结合自己过去对社会上商品和货币的理解,写下此文。核心看法有二:1)比特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法定货币;2)比特币只是一种商品,该商品的价值在于其隐秘(不可追踪监管)和快捷(随时随地)的交易特质。
先说第一点,为什么比特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法定货币。
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法定货币。法定货币的前生今世实在是太长太长,本文也无意在此旁征博引卖弄学识,实际上也卖弄不出来。青石想说的是,一国或者和地区的法定货币是用来作为该区域内商品交易的凭证的。作为商品交易的凭证,它必须具备最重要的一点: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法定货币和商品的兑换比率应基本恒定,亦即在该货币的法定辖区内,应保证该区域内物价的基本稳定。关于这点,我想大家都是有基本认知的。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想过没有,怎么样才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证物价的基本稳定?
最直接的一点,我想大家都没有异议的一点,作为法定货币的发行方不能滥发货币。滥发货币这玩意从来就不曾远离我大中华人民,汉武帝时有白鹿币,王莽改制时有大钱,宋明时期有交子和宝钞,近期KMT还有金圆券,这些货币无一例外都是发行者一发再发,发到后面信用破产人民不愿持有使用了,最后也失去了货币的价值。诸多例子都可以让我想象到各位朋友激动的喷着唾沫星子和我说,你个大傻币,这正是我们相信并支持比特币未来成为法定货币的原因,从此往后,比特币恒定总量只有2100万个,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使其总量增加,一旦比特币成为法定货币,绝无滥发的可能,咱们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被薅羊毛了。
是的,比特币是无滥发的可能,总量恒定不可能超过2100万个,但各位其实只看到了一面。一边是货币,一边是商品,二者兑换要想保证兑换比率不变,应当保证二者数量上保持正相关。一个经济不断增长的经济体里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在不断增长的,所以该经济体内的法定货币量应该也是不断增长的,一旦一种总量恒定的法定货币出现,而该货币的使用区域内经济在不断增长,亦即社会生产的商品总价值量不断增长,这种情况必定意味着该货币越来越值钱,即同等额度的货币,能兑换价值量更多的商品,只有这样,货币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勉强够用,所以总量恒定的货币必然会带来货币本身的升值,即通货紧缩。如此一来,大家拿到货币后就不愿意花出去,更不用提以该货币去投资,因为投入再生产的货币得到的回报收益可能还跑不过持币观望的升值速度,而经济也将陷入停滞甚至衰退。为什么金银等贵金属会退出货币的舞台也在于此。
所以法定货币既不能滥发超发,也不可总量恒定不变不增加,理想的货币供应量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最好和经济的增长率实时联动,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但由于实际可行性等问题,货币的发行其实以物价和就业率为锚,是较为理想的标的。物价稳定表明法定货币的购买力相对稳定,而保证足够的就业率又意味着保证了经济增长。而标榜总量恒定绝对公平的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只会带来通货紧缩,进而经济陷入恶性衰退,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比特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法定货币。
再来说第二点,为什么我认为比特币只是一种商品,该商品的价值在于其隐秘(不可追踪监管)和快捷(随时随地)的交易特质。
其实谈到第二点,不免有点露怯。因为现在谈比特币为什么隐秘,为什么快捷,这就免不了要讲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青石作为旁观者说实在的并不知其实际的运行机理,但朋友圈看了这么多分享的文章,为了让和青石一样的小白理解目前火热的币圈,所以就依托浅薄之知给大家用大白话解释下。
首先我们看看比特币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比特币是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通俗来说,比如我是xx聪(xx币缔造者),假设我规定了一种新的虚拟币,该币的发放规则是: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生产该币,每一年所有该虚拟币体系内的用户可以来核算某个区间比如第一天是0到1亿之间的质数,谁最先算出来这区间内所有质数的平均值(假定是X),那么谁就有权利来记录在个时间段内所有的虚拟币交易账本,即记录参与的玩家账户的虚拟币数量及交易记录,同时,记账者享有系统发放的100个虚拟币以及该记账周期内所有虚拟币交易万分之一的手续费;第二天同理用户来计算(X+1亿)到(X+2亿)之间所有质数的平均值,以此类推,每天都计算新的区间内所有质数平均值,最先得出答案者来享有系统发放的奖励(同时系统发放的奖励等比例按1/2衰减,衰减到第10个周期后系统不再发放奖励,这样可以保证最终诞生的币值是恒定的),以及当天所有交易的手续费。那么每个区间的交易记录怎么产生的呢?我又规定了,参与该虚拟币体系的用户每和另一个用户发生虚拟币的转账交易,必须向他身边的用户报告,报告内容包含交易的双方身份信息,转账数额,转账时间点,收听到这个报告的用户会对交易的身份信息做一次核实,等若干个用户一致核实通过后,该转账报告数据会和该记账周期内所有核实通过的交易数据一起打包形成了一个区块,供记账者记账存档全部用户同步更新,故每一个记账周期内的交易数据打包后的区块和上下相邻两个周期的区块形成交易数据链条,区块链以此得名。
当然真实的币圈体系比这严谨和复杂多了,比如会调整每个记账周期的计算难度,比如有加密的算法来验证交易记录的真实有效且不可篡改,比如会除了记账者外会根据所有参与计算的用户的计算量share该周期内系统发放的奖励等等,但基本原理就是这样。
以上虚拟币的原始诞生过程,可以看做是币圈的挖矿。一开始计算难度不高的时候,大家无需专门的机器来帮忙计算,越到后面,为了保证速度,挖矿的玩家开始制造专门符合某虚拟币算法要求的矿机,其实就是一种计算机,专门也只能用来做某一虚拟币要求的特定运算,比如算质数(比特币挖矿要比我们举例的算法复杂多了,据说是根据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通过哈希算法来找符合该算法的随机数,反正我是业余的,细节就不知道了)。
废话了这么多,接下来就讲下比特币怎么交易的。很简单,你只要下载个钱包(可以理解成为比特币的银行APP),注册生成一个地址和私钥(对应银行账户和交易密码),接下来就可以和其他的比特币用户交易了。比如你要给某地址转账,你输入该地址,输入转账的比特币数量,再通过私钥生成该笔交易的数字签名,然后即可完成该笔转账交易。而且该笔交易一但被打包到区块由记账者更新到区块链,则全网都无法篡改或撤销,这一特质个人看来用来转移黑钱或者跨区域资金流动无疑方便至极。例如贩毒者再也无需现金交易,直接比特币转账即可,例如想从A国将财产Y转移到B国,只需要在A国通过全球统一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用Y购买比特币,然后再售出给愿意用B国货币支付的用户,即实现了财产的无缝转移,监管部门亦无从查起,所付出的,唯有低廉的给挖矿者的记账手续费。所以对于资本不能自由流动的地区,或者经不起查的黑钱,想要转移出去,比特币实为居家旅行之首选良药。
故青石才有此推论,尽管比特币的恒定数量总额使得其注定无法成为法定货币,但还是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被交易,原因就在于去中心化带来的隐秘快捷特质,使比特币可以成为诸多见不得“光”交易的中间凭证。
行文至此,也该收笔了。本来文章写出来也只是整理下比特币的脉络,关于其具体的价值多少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也无意劝各位割仓或者加仓,但有一点,再有和我鼓吹比特币法螺,认为其是人类最终货币形态的,咱们从此割袍断义,就此别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