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深刻揭示——读司汤达《红与黑》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今仍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对人性的描写和揭示。
小说围绕着法国复辟王朝封建势力和个人奋斗的失败而展开,主人公于连只是一个个案。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凭着天资聪颖,记忆力超人,被推荐到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从小就崇拜拿破仑的于连,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他一方面竭力想跻身上等社会,另一方面又仇恨上等社会的人物。人类从原始状态走向文明后,在其发展过程中,欲望是人类的共性,并非所有人可以控制自身非道德的欲望。一旦欲望膨胀,有些人会被私欲所吞噬,道德底线即会丧失。于连虽然仇恨上等社会的人物,但是,遇上了市长夫人德.瑞娜,他的欲望先是占有,后来又发展为真爱。德.瑞娜夫人与丈夫没有感情的夫妇生活也正好让于连钻了空子,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于连与另一个相爱的人是侯爵的女儿玛特儿,她高傲,向往爱情的浪漫,她主动追求于连,这正合于连的心意。一方面,能娶到侯爵的女儿,有了仇恨上等社会的资本;另一方面,跻身上等社会就有了跳板 ,满足了“出人头地”的欲望。
表面上看,于连占有了市长夫人,又与侯爵女儿成了情人并有了孩子,欲望成了现实,似乎“春风得意马蹄疾”。但是,法国复辟王朝势力岂能容忍下等人“出人头地”。于连的厄运来了,最后被推上了断头台。
司汤达塑造于连这一青年形象是抱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是同情他的悲剧结局,一方面是揭示他人性的欲望。红,代表军界;黑,代表教会,红与黑都是于连的欲望。司汤达同情青年于连主要在于个人的欲望是不现实的,个人的奋斗道路在法国复辟王朝势力下,原是不存在的。
《红与黑》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人性揭示也是非常成功的。比如市长德.瑞那庸俗猥琐,唯利是图;德.拉.木尔侯爵的等级观念,竭力反对女儿嫁给下等人;于连的父亲老索黑尔斤斤计较,视金钱胜于亲情。两位女性形象也各有特点:德.瑞那夫人朴实、单纯,富有同情心;十九岁的玛特儿充满想象,竭力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爱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