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1

2020-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冯贻伟

观物--010



茶,性味苦寒。茶之为饮,清热降火,兼醒神、解渴、消食、祛痰、清头目、利小便等功效。

我国为茶之故乡,茶之历史可追溯至上古“神农氏”。茶之为饮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历史不同时期之饮茶方法及习惯随茶叶加工方法之演变而不断变化,逐步形成秦汉之煮茶、唐之煎茶、宋之点茶、明清瀹茶等不同时期各具特色之茶文化。前人更在饮茶中不断探索其养生属性,认识和体会饮茶之价值及意义,然茶叶加工工艺复杂、种类繁多,人之体质又不尽相同,故饮茶不仅要找到适合自身之茶品,更要顺四时之往来合理饮茶。

制法不同,功效各异

历代方书及本草书籍记载之茶名多达14种,被广泛认可之分类标准是按茶叶制法与品质,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和青茶。不同种类之茶叶,品质差异很大。

绿茶在我国产量最多,常见之绿茶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基本制作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杀青最为关键,其保证茶叶鲜绿之颜色。绿茶冲泡后色彩艳丽、味道醇厚,经过揉捻,茶香更易释放,所泡茶汤清澈透亮。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为保健,适宜“三高”人群饮用。

黄茶主要代表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黄山黄芽等,制作特点是在绿茶制法基础上多一道闷黄工序。所谓闷黄,即杀青或揉捻或初烘后之鲜叶趁热堆积,使其在湿热作用下逐渐变黄。黄茶冲泡后,茶叶展开呈金黄色,香气扑鼻,泡出之茶汤呈杏黄色,味甘甜清爽。因闷黄工艺产生大量消化酶,故黄茶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效。

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之差别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等,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经过杀青和揉捻后放置较长时间,使其充分发酵,茶叶呈油黑色,此过程称渥堆。渥堆为决定黑茶品质最为关键之一步。冲泡后之黑茶,叶片舒展挺直,呈深褐色,茶汤清香浓郁。黑茶消食去腻、安神、解酒,适合“三高”人群日常饮用。

白茶主要代表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选用芽叶上白茸毛多之茶树品种,制法不炒不揉,一般经萎凋、干燥两道工序,前者即发酵形成之过程。经过萎凋之茶叶直接对其干燥成型,故白茶色泽白嫩,基本保持原有叶片形状,冲泡之茶汤微微上色,味道较轻,饮后带有一丝清甜滋味,有清热降火、祛暑等功效。

红茶主要代表有祁红、滇红、川红等,制作工艺最为复杂,有萎凋、揉捻、渥红、干燥四步。所谓渥红,即经过转变,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及具有特殊香味之物质。茶叶冲泡后,色泽乌润,香气四溢,味道甜润鲜醇,叶底呈古铜色。红茶性味温和,适宜肠胃虚寒或冬季饮用。

青茶亦称“乌龙茶”,为半发酵茶,分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4种。制作工序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及干燥,做青为青茶特有工艺,即处于机械力作用下,破坏部分鲜叶边缘,促使其内涵物质氧化聚合,产生绿叶红边之过程。青茶冲泡后,茶汤呈清澈橙黄色,味道醇香而清新,兼有绿茶和红茶之优点,乃两者完美结合。

除上述六类,亦有一些特殊品类。如以绿茶或红茶或黑茶等成品茶为原料,利用茶叶特性再加工之茶类,常见有茉莉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再如紧压茶,常见有普洱紧压茶、黑砖、青砖等。

寒温宜忌,四季有别

茶叶最早作为药物使用,称为茶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本草拾遗》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可见古人善用茶药治百病。茶性之寒温及相关饮茶宜忌是养生关注之问题。我国首部官修本草学专著《新修本草》记载:“茗,味甘、苦,微寒,无毒。”我国首部茶学专著《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

茶叶性味苦寒,善清热降火,兼醒神、解渴、消食、祛痰、清头目、利小便等功用,不同种类之茶叶功效上各有所侧重,《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雨前茶(龙井茶)除上述功效外,还具有利咽、补中益气等作用。应注意,因茶叶味苦性寒,历代医家不主张过度饮茶,认为其存在寒胃伐脾、耗损精血、消人脂膏等弊端。

此外,酒与盐均入肾经,故酒后饮茶,或茶与盐同饮可能会引茶之寒性入肾经,导致腰部冷痛等症状。茶学界素有“绿茶性寒,红茶性温”之说,但考究历代文献发现,“茶性”在古籍中有两种含义,一指“寒热温凉”之药性,茶叶味苦性寒;一是文学表达茶之品性。均未记载“红茶性温”一说,故此说法无关药性,多为茶品性温和之意。

饮茶养生除需考究茶性寒温外,也要顺应自然,做到四季有别。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养生要顺应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养生之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具体实践中,必须做到顺应四时气候以调养五脏之气,不同季节所选之茶叶品种应根据气候因素而有所偏好。

春季须依春气生发之特点,注意保护体内阳气,使之不断充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之情况皆应避免。可选用花茶,如茉莉花茶,其性味辛、甘、凉,可助体内冬季积存寒邪之排除,促进阳气生发。

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发,易受风寒之邪侵袭;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应防止湿邪侵袭,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此时应饮绿茶为主,益清热降火,尤以喝热茶为佳。

秋气主燥,燥邪易伤人体津液,养生关键是防燥护阴。此时可饮用青茶为主,其既有绿茶之清香,又有红茶之醇厚,不寒不热,润喉生津最为适宜。

冬季寒邪侵袭,万物蛰伏,养生在于“藏”,以养肾为本,食宜温补,饮茶以红茶为佳。红茶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糖类,温补阳气,增强御寒能力。

总结历代饮茶宜忌,可归纳为:宜少饮茶、宜饮热茶、宜饮好茶、宜饭后饮茶;忌饮茶过多、忌饮冷茶、忌空腹饮茶、忌酒后饮茶、忌与盐同饮及虚弱之人忌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