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皇帝不够,再来一个!还是不够,那就再来两个!——《罗马帝国衰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书笔记3‖罗马帝国的四帝共治时期
戴克里先时代是古罗马帝国的四帝共治时期,也就是同时有四位皇帝在位共同统治整个罗马帝国。现具体说明。
-1- 1个皇帝——戴克里先
戴克里先(全名盖尤斯·奥勒留·瓦莱利乌斯·戴克里先,拉丁语: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244年-312年),原名为狄奥克莱斯(Diocles),于公元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
戴克里先出身贫苦卑贱,他的父母原是罗马元老院议员阿努利努斯的奴隶,他的名字源于达尔马提亚的一个小镇,也是他母亲出生的地方。戴克里先在军中发展,一路飞黄腾达,当过梅西亚的总督,获得执政官的尊荣,负责指挥宫廷卫队的重要职位,在波斯战争中展现非凡的才能。努梅里安死后,由军队将领和军事护民官组成的最高军事会议推举时任卫队指挥官的戴克里先继承帝位(公元284年9月17日)。
图片来自网络-2- 2个皇帝——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
戴克里先继位于国事危难之际,为了增强东方和西方的防卫力量,他提升一个多年战友共同肩负治国重任。这个战友就是马克西米安,开始时给他加上恺撒的头衔,最后晋封其为奥古斯都(公元286年4月1日)。
马克西米安,全名为,马库斯·奥勒留·瓦勒里乌斯·马克西米安努斯·赫库里乌斯(约250年—约310年7月),通称马克西米安(Maximian),285年任恺撒,286年被戴克里先任命为同朝皇帝,统治帝国西部,305年5月1日与戴克里先一同退位,由其副手君士坦提乌斯一世接任。后其曾于306年复出,支持其子马克森提乌斯的叛乱,不久因夺权未果,被迫逃往君士坦丁一世处寻求庇护,于308年放弃对罗马皇位的要求。310年,他趁君士坦丁一世出兵在外时发动叛变,但应者寥寥,很快被回师的君士坦丁一世擒于马赛。同年夏,马克西米安被迫自杀。
马克西米安出生于伊利里亚行省的西米乌姆地区农民家庭,大字不识,视法律为无物,容貌和举止粗野,后来虽贵为皇帝也不改其本色。他的唯一专长是战争,长期的军旅生涯使其扬威于帝国每处边疆,他的军事才能不在指挥部队而是在于让士兵唯命是从,靠他的勇敢、坚毅和经验,他能够执行最艰巨的任务。他从无恻隐之心,行事不畏后果,他的这些特点对于戴克里先来讲很有利用价值,成为戴克里先每次重大改革举措中执行残忍行动的最适当工具。
这两位皇帝之间配合默契,当马克西米安选定了血腥的牺牲者,为了审慎起见,戴克里先会出面调停,救出几位本不想取其性命的人士,有时为了防止报复,戴克里先还会对马克西米安的严酷轻描淡写的斥责。
虽然性格大相径庭,两人之间但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马克西米安虽作风粗暴而倨傲,但他一向尊敬戴克里先为不世的天才,承认理性的力量胜过蛮横的暴虐。
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一改罗马皇帝死后才被封为神袛的传统,而是在生前就进行神化,戴克里先自称约维乌斯,比拟朱庇特用智慧推动宇宙的运行,马克西米安自称为赫尔克里乌斯,则是仿效所向无敌的赫拉克勒斯铲除世上的恶魔和暴君。这么做的原因,是为引进东方专制政体奠定理论基础。
-3- 4个皇帝——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伽列里乌斯、君士坦堤乌斯
虽然两位皇帝自比为古代神明和英雄,但是戴克里先认为他们的能力不足以承担治理国家的重任,尤其是帝国四面受蛮族攻击,在重点方面需要安置大军和皇帝御驾亲征。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他们决心再次让出一部分过于庞大的权利,用较次一级的恺撒称号,授予两位功勋显赫的将领,分享统治帝国的君权(公元292年3月1日)。
具体操作为: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分别认伽列里乌斯、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为养子,授予他们“凯撒”称号,迫使他们与发妻离异,各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养子。
伽列里乌斯,全名,盖乌斯·伽列里乌斯·瓦列里乌斯·马克西米安努斯(Gaius Galerius Valerius Maximianus ,约260年-311年),一般称之为伽列里乌斯,公元305年-311年在位。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全名为,弗拉维乌斯·瓦勒里乌斯·君士坦提乌斯(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us,公元250年3月31日-306年7月25日),脸色苍白是他的重要特征,是君士坦丁王朝的开创者,也是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的父亲。在登基为奥古斯都十五个月后就死去了。306年,他的儿子君士坦丁就在约克被父亲的军团拥立为皇帝。
4位君主划地分治罗马帝国具体安排:
戴克里先:色雷斯、埃及和富庶的亚细亚。
马克西米安:意大利、阿非利加。
伽勒里乌斯:驻守多瑙河两岸,护卫伊利里亚各行省。
君士坦提乌斯:高卢、西班牙和不列颠。
四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不同部分,每人在统辖范围内都有最高的权力,各自拥有宫廷及军队,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再以罗马作为首都,但是四人的联合治权及于整个帝国,每一位随时准备为共治者提供意见或亲临效力,史称“四帝共治”。
图片来自网络-4- 人们对“四帝共治制”的评价
客观地说,“四帝共治制”解决了当时罗马帝国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帝国划分为4个部分,东部和意大利地区是重要地区,多瑙河和莱茵河是动乱地区,前者由奥古斯都亲自坐镇,后者交由恺撒前往治理。军团的力量掌握在4个齐心协力的君王手里,任何人想要连续击败4个强大的对手,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这会使野心家望而却步。在政府的行政方面,两位皇帝以统一的权力管辖整个帝国,法令在会议里核定,经由两位皇帝联名签署,颁布后各行省要遵照办理。
帝国的这种权利平衡局面,需要坚强而富有技巧的手腕才能维持,是多种不同性格和才能的综合运用。戴克里先在位时所具备的条件是千载难逢的,两位身居高位的恺撒尊重两位皇帝的权威,而这3位较年轻的君王,都能以感激和顺从的言行,毫无例外地承认他们的再生之父(戴克里先)。他们之间没有发生猜忌的权力之争,团结合作表现出非常奇特的和谐景象,可以比拟为演奏一段协奏曲。
但是这种和谐的景象,这段协奏曲,是完全依靠首席乐师(戴克里先)高明的技巧和权威,来引导整个乐曲流畅进行,一旦首席乐师失去权威,或者没有了首席乐师,4个乐师各有各的想法和行动,那么这段协奏曲肯定是完不成的,那么多个统治者(乐师)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也就是讲4位统治者中只要有1位有二心,那么整个体制就会瓦解;其次,由于四个统治者都有自己的宫廷,大臣、行政官、一般官员和奴隶的数目成倍增加,政府机构的扩大以致支出大幅度增加,施加于百姓的赋税比以前更重,极易导致起义爆发。
-5- “四帝共治制”的后果
公元305年5月1日,55岁的戴克里先在尼科米底亚举行禅退仪式,按照协议,马克西米安于同一天在米兰辞去帝位,让位于两位“凯撒”,二人顺利成为新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退位以后,罗马帝国内部的混乱和倾轧长达18年之久,帝国发生5次内战,其余时间虽然没有战事,也无法保持平静的状况。敌对的君王之间充满恐惧和仇恨,各自扩大势力范围,完全不顾臣民的死活。
混乱从提名新任“恺撒”时就开始了。军队和罗马元老院先后介入“恺撒之争”,伽列里乌斯选择了塞维鲁二世、马克西米努斯分别任西部和东部“恺撒”。然而元老院推举马克西米安之子马克森提乌斯为帝,塞维鲁二世被打败并杀害。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即位仅一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一世在军队支持下称帝,对马克森提乌斯发动了内战,马克西米安随之复出,但君士坦丁一世最终获胜并于312年出任西部罗马皇帝。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占领东部帝国,罗马帝国回归一统,皇帝也恢复为一位。
然而“东西分治”的先例一开,罗马帝国就再也逃不过被人为分割的悲惨命运。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再度分裂为两部分,而这次再也没能统一。
主要参考资料:
1.爱德华吉本著,席代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2,浙江大学出版社。
2.百度百科“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伽列里乌斯”“君士坦堤乌斯一世”词条。
3.盐野七生著,张伟译.罗马人的故事,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