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怎样建造成长这栋大楼?
如果你看书的目的仅是娱乐,那么你读再多也只会感到空虚,如果你是为了解决内心的问题,那么你就会得到越多新知和提出更多问题,并不是因你的无知,而是这个世界的广阔,人越成长越敬畏。
我最初读书是为了了解如何阅读、做笔记方法,因着这个契机被书的内容引领着思考和自问,这个被动的追寻持续了几年后,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从书中获取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成长二字,可我已经捡好了很多“砖”,该怎么砌这个地基?
带着这个疑惑,我继续看书,跟许多人一样,我不相信成长很简单,也不相信学习是有规律的,但我在越来越多书中得到“成长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看Scalers《刻意学习》这本书之前,我看过很多类似讲成长方法和理论的书籍,所以接下来所讲的内容是结合许多作者的论点,对“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件事有了一个具象的答案,如果你想知道,请继续读下去。
人永远是被自己打败
1955年一个男人在没有任何伪装下抢劫了美国两家银行,甚至还在走出银行后对着摄像头微笑,后面看监控的警察感到不可思议,询问被捕的男子才知道他在皮肤上涂了认为有隐形作用的柠檬汁,他认为只要不靠近热源就完全是隐形的,经检查发现男子既没有精神疾病,也没有嗑药,他只是搞错了柠檬汁的作用罢了。
这个神奇的故事在现在来看让人惊奇,但确实真实发生,这也引起了当时康奈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的注意,于是与他人一同研究了这一现象,通过对多人个体能力与预测能力的重复实验,发现能力越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
这就是著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而这个现象在学习成长中最常见。比如因网络将知识开放化,大部分人就以为自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能力的界限是不会让个人跳跃性成长的。
就如李笑来老师所言:“成长,就是通过持续行动不断发展自己的直觉判断,最终使其接近真实情况的过程。”
很多人会好奇这个“真实情况的过程”到底是什么。在《刻意学习》中Scalers有总结:第一阶段是学会判断“我要做的”和“我能做的”;第二阶段是缺什么补什么,有困难解决困难,学会加载任务;第三阶段是从路径依赖、思维惯性、自我摧毁这三方面做个人提升。
看到这里,你可以思考自己的能力或你想要打造的技能,一定要结合实际来确定方向,而不是看着谁赚钱快才去做,所以这里要注意几个认知。
第一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大部分认为努力比选择重要,但实际情况下,努力也可以是种假努力,比如同样的时间里,你选择打游戏,快睡觉了才打开书籍,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可实际上你将本该利用的时间浪费了,却牺牲睡觉的时间来假装努力。所以一个人的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比他用欺骗的方式努力,当然是前者更重要,而成长是无法自欺的,你学到多少,行动量多少,都有时间为证。
第二个,成长一定是你先给自己机会。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相对公平的筹码就是每个人的时间,但因处境不同,学会如何把拥有的时间去打造技能、提升优势就非常重要。
可依然有很多人在问“怎样找到兴趣”“不知道做什么”这类问题,我觉得人要有意识到一件事,你饿了会主动找吃的,兴趣也是通过寻找的,技能也是通过实践的,你不是婴儿,所以没有人会喂你饭,也不会有人手把手逼你学,要想成长就得转变主动行动的思维,否则你就只能一直在原地打转。
第三个,谨防自我感动。许多人最初入门一样东西时可能只花了20-30个小时,于是觉得这件事很简单没有挑战难度,又或者因为太难而放弃,无论是哪种结果都需要人想明白一件事:是你觉得它值得做、应该做,无论它简单还是困难,通过一定练习,一定会成习惯,一定也会加深难度。
这三个基础认知可以打破许多人的掩耳盗铃,你会发现成长就是把过去的自己掩埋,重新发芽生长的一个过程。
思考与行动共同进步
学习了这么多年,我是在今年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懂得“学习”这件事,以为只要直接学习知识就行,殊不知学习的方式和理论都没搞清楚的人,又怎么能学好学快呢?所以为何李笑来老师会说“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刻意学习》中Scalers举出了成长需要关注学习和行为两个系统,在其他书籍中也提到过,以前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直到我知道了“人类的天性”这件事后才终于开窍了。
关于这部分不得不提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这本书,让我对身为人类的自己有了一个新认知:人类有三个大脑,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前两者是为了适应生存和感应危机而生,最后者是让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所以前两者对大脑的控制能力明显更强,再加上人类的天性本就是趋易避难,也就是说追求简单、享乐是自带的基因。
图片选自《认知觉醒》那么这些知识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人在做事时很容易半途而废或去自我否定,了解了它们,你清楚的知道这是你与自身基因的斗争,有输有赢是正常,只要摔倒了再站起来就是。
讲完前提,我们再来具体说学习系统。以前的我以为学习就是把该背的知识都背下来,但这个应试方法被我应用到后面工作中,却发现它的作用性并不大,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学习首先是建立一个存储与提取成负关系的过程。
这是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夫妇提出的“必要难度理论”,即你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就越困难,反之存入越吃力,提取越牢靠。而这个方法可以用艾宾浩斯记忆法来应对,因为你学到的东西它其实已经保留在你头脑里,但因为你不知道怎么提取它,所以你需要通过遗忘曲线去不断加深它在你大脑里的存在感。
这个方法在我们学习某些领域的基础知识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无法掌握,“死记硬背”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学会建立模块间的关联类比和逻辑推理。这个方法是许多作家都会用到的,比如卢曼、纳博科夫等大师,他们通过每日阅读和收集材料来建立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这就好比学历史,单个拎出来的事件难记,但知道前因后果你就印象深刻。
但它开始做时会比较难,因为建立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一是需要大量的积累,二是需要人去推理和理解,就相当于换位思考的意思,不过一旦学会就会让思考有质的飞跃。比如我学卡片写作法,它的原理就是去建立信息模块的关联,但最初我就是理解不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去摘抄文章并给每段写下自己的理解,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才领悟到了卡片法的真正用意。
另外我还坚持每日复盘,从小事去思考,这样每次遇到事情时依据现在的情况,再回顾过去的事情经验,就可以交叉反思,更有利于成长。
最后是学习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构建全面连接的体系网络。这个方法也是许多高手的记忆诀窍:将需要记住的信息赋予一定的含义,并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将其与已有的知识网络相连。
这个体系的构建就是把前面的模块关联升级了。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就提到“如果我们的学习不是作为纯粹的知识积累,而是试图建立一个可以收纳信息的理论模型和思维模型框架,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学习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
所以,你要清楚明白大脑不是用来记忆知识,而是用来思考和连接知识与知识的。到了这个阶段,学任何东西都应转变思维,为自己的兴趣而学,并找寻其中的关联,便会越学越好,任何脱离了理解,只靠死记硬背的都是不长久的。
不断升级行动方法
在《刻意学习》中Scalers提到:人是一种局限性很强的动物,一旦陷入细节之中,除非有外部提醒或者有强大的自觉意识,否则很难看到更大场景并修正行动。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我在看《认知觉醒》中被点醒:人的能力是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就必须始终在拉伸区去做,贸然在苦难区只能受挫,而在舒适区只会停滞成长。
图片选自《认知觉醒》关于这一点其实早在看《请停止无效努力》这本书时就知道了,但当时书中讲到这一点并没有带给我太大的醒悟,反而是在读《认知觉醒》中周岭老师先从“人类的天性、三个大脑”一步步讲到学习的方法,我才强烈的意识到这个学习法。
其实并不是作者写的不好,而是同一个问题经过几年后被人用另一种更有力的证据把整个结论写得更令人信服。特别是对于我这种“搬砖”多年的,思维已经固化,要打破它是很难很难的,当然跟现在的成长也有关。
在这里就补充一个学习方法就是你要在自己的拉伸区去学习,即那些“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
许多人可能会疑问:人为什么需要行动系统,答案是坚持。就像前文提到人类的天性是追求舒适、安逸,那么坚持就是反人性的行为,而行为系统就是把这个坚持变成一种习惯,形成强大的惯性,让我们在学习爬坡时不会轻易滑坡。
所以在开始做事情时,人要学会取舍,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而成长看重的不是你一天做了多少事,而是你有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件事上,这就需要锻炼人的专注力,这便是行动系统第一条。
而这份专注力背后其实还要有明确的目的、清晰的目标以及行动力,但更多人可能会很在意事情是否有技巧,直接点说就是捷径,这是很多人起初都会去想的事,但实际上真正要打好基础必须积累行动量,没有投机取巧。
说到行动量就不得不提反馈这件事,在《刻意学习》中Scalers提到“强即时反馈”是我们身上的固有属性,一种需求。但遇到复杂系统时它就失效了,但有解药就是持续行动。
你看,以上所说的几个问题之间就处于一种良性循环,你要成长就必须有行动量,有了行动量自然会得到反馈,那么怎样加固彼此之间的粘黏度?
对于我来讲,每件事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即使现今不知晓,但它一定来自于不知处,所以每一个想要成长的人也是因为被触发了一个点而开始行动的,这个点对于你来讲非常重要,它是你的心理暗示又或对未来的某种期许(惧怕)都是值得你去记录下来,并且请详细的记录。
因为当你不想再坚持时,再回看这个情绪触发点,它又会再次激起你行动的力量。这就是上文中提到这个粘黏物,也是行动系统的第二条,记录你的情绪意愿和触发点。
第三条是遵守规则。在做任何事情前制定计划是一方面,遵守规则是一方面。但想要成长就必须在制定计划后,持续行动,遵守规则,不断的兑现,不停的做到,只有这样人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信任自己。因为能言行一致是成长中很重要的能力,是奠定未来的重要基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能力不够的时候,有些人会随意打破这个规则,将想偷懒用灵活性作为借口,这种自我欺骗长久下来只会让你陷在人类的天性泥潭中出不来。
就像《奇遇人生》中徐玉坤老爷子那句话,“如果你是要去十层楼。你只拿出十层楼的劲儿来,其实你连十层楼也爬不了,但如果你拿出二十层楼的精神去,最后十层楼也只是完成了。”
写到这里,我把“砖、水泥、刮板”已经给你放好了,希望你能建造出独属于你的大楼。
——完——
作者简介:疯华绝代的四喜,写作者,阅书写感悟,希望所写内容帮助人成长,给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