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方能品出人生真味
南怀瑾先生有做人六字诀:静、缓、忍、让、淡、平。排第一位的是“静”字。
他静心打坐只是个形式,而真正的在于静心。他比喻道:“譬如一杯水,乱搅动的时候,是看不清楚的,沉淀下来就能看透了。”
我觉得我就应该静心打坐,这两天的情绪太激动,就象一杯搅乱的水,把心都迷糊了,看不透了。
原因就是儿子学校出现了同学打架的事件,有家长把视频发到了家长群,然后就像炸了窝,家长都很担心自己小孩,各种议论加愤慨。作为母亲身份的我也不例外,看了一半的视频就看不下去了,怜悯同情激动。
事情到第二天,心里还是没法平静,所以就以被打学生的心理写了文。此时的我根本忘记了开头对自己的要求,《心想飞扬》里林清玄母亲对他说的那段话:“心酸的少写一点,趣味的多写一点,人家要来读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面,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说读了你的文章以后,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那这个文章就没有意义,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棉被盖起来哭一哭就好了。”
可是我昨天写出的文章除了怜悯同情没有一点正能量,作为母亲的身份我可以谅解自己,但作为写作的身份则不可原谅,所以当垃圾了。
开始不太理解「华兹华斯」的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句话为什么要加上后一句?“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为什么是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不是即兴而发吗?
经过这一回,倒是有了一点感觉,是不是与南怀瑾先生“杯子里的水”的说法有相似点。有一些感情,刚开始时会如“搅乱的水”,需经过心“宁静”“沉淀”之后才能理清。
心平静之后,我再看打架这件事,就可以不偏不倚,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也不用去评判谁的对错、谁的责任。
我只想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要怎么走,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来走,都由自己决定,甚至走不走也由自己决定。
想起孩子蹒跚学步摔倒趴在地上时,所有的父母都知道鼓励:“自己爬起来继续走。”原来从这么小的时候,孩子就开始自己走自己的路。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