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顶峰》记吴国珍教授访谈和N4-20第七次水源活动
结合吴国珍教授的访谈和书籍的阅读,我越来越喜欢这种洞见被遮蔽的东西后的感觉,很惊讶很惊喜也很欢喜。教育从内而外的感觉太好。今天戴炜桓妈妈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让她惊讶的想法?其实一开始我也没有很明确,但我知道我要从什么途径去找到我想要的想法,就如吴校说的,做着做着想法就冒出来了。其实在家长们的对话和孩子们打卡呈现的文字、视频、语音,我发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现象,从中也能冒出很多很多的新想法。张永生老师说得没错,如果家长的思维没打开,很容易成了拆台一组,于是打开家长思维的工作刻不容缓,很庆幸在孩子的实践中,家长们慢慢的进入感知状态,一直在聊天的状态下,一不小心还链接着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从一个场域到另一个场域。从学生自愿参与劳动的视频打卡,会发现孩子们有的在行,有的进入了思,有的进入了研,还有的在每次实践后都能进一步将实践结果进行输出,有的是从实践后发现的现象,有的实践后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有的实践后有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有的实践后有了痛点并研究改良的方法。进入真实的生活情景后,孩子说这段时间的劳动实践很开心,学了很多学校没办法学到的知识。我似乎也明白了“勇气教学”中为什么是勇气的教学,因为它不再只是一节课,它不再只是需要某个教学技能,而是一节活生生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的促进需要打破常规和关闭下载模式,此外还需要极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快速捕抓精彩的生成,似乎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我也在思考,张良老师课堂上的畅所欲言的景象,如何在我的教育教学中绽放,而这段时间孩子从选择劳动场景到劳动工具的使用,再到从实践中通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对话,我发现其核心不在于表现的环境,而在于对话的环境。
20组的每个成员从一开始就像是闪着微光的星星,当聚在一起的这几个月,每个人都成了闪烁的星星,照亮彼此,不知道何时起,我们会相互探讨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每个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走,不同的人有些不同的作用,而每个人都无法被取代。
即将对五月说再见,对六月说你好,有很多的欢喜,也有很多的期待,而内心深处有点小感伤,感觉就快要结束了,尽管我们知道我们的课程研究不会因此而停,但还是感觉少了什么,这少的部分,期待接下来会被洞见,因为我们已经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未来两周,全力落实毕业展,幸好在和周老师对话后,找到了适合我们的落脚点,又能坚持初心。感谢周老师,每一次在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有你在背后支持和指导,每一次聊的时候都能达到那个共同点,也特别感谢你在这段时间给我的帮助,引领着我成长,在我需要的时候,凌晨三点起来写方案,那晚好像大家不约而同的熬夜,其他组的很多老师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奋力奔跑。
亚楠的U型理论读后感中说,“我如何通过我去创造未来?我是否有一种能力活在我创造的未来世界里”,这种能力是N4,带给我们最美好的礼物,加油,攀登毕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