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

齿轮易创行业解读:电商扶贫

2019-04-15  本文已影响2人  6e5124b493d9

当扶贫不只是简单的捐款救助,当扶贫走进产业链视野,当扶贫与创收用等号链接,中国更多贫困地区的产品被包装上架,山村沟壑不用为“运不出”叫苦不迭,辛劳耕作不用为“被压价”买单,中国电商正在将农村经济与产业扶贫纳入不可缺少的一环。

电商扶贫在互联网扶贫中占有重要意义。

2014年,电商扶贫被列入十大精准扶贫工程;

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又联合15个部委印发《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

早年“互联网+贫困地区产品”售卖的不再少数,但失败案例更是屡见不鲜。

很多毕业回村的青年,渴望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将自家产品推广出去,但却无法打破“物流、品牌、标准化运营”等网店销售基础性障碍。尽管政府有扶植,想法和模式均有创新,但面对对网络销售一片茫然的农民们,还是无法完全让售卖变为产业,销售方式和手段十分被动

曾有媒体用“卷土重来炒冷饭”质问电商扶贫的可行性:

在中国零售市场趋近饱和的情况下,似乎无法开垦市场荒地,有品牌有策略的企业都无法抢得流量,更别说对此毫无概念的农民。

然而在电商产业闭环逐步完善的今天,更多问题正在被解决,电商扶贫无论是对电商企业还是贫困乡县,皆是大有可为。

不可忽视的平台力量

电商扶贫的重点是瞄准产地特色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而其痛点在于如何将分等分级的产品做标准化分类管理、运营,如何建立成本低效率高的物流仓储环境,如何将土生土长的散装产品加工包装,打造出独立的品牌,最终踏上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电商化的新平台,并以大电商优势,推动人流量、购买量、入驻量等多方面的有效提升,同时解决就业、创业、产业三方面问题,实现多种方式扶贫的深度融合。

“多对多”农货产地直发的C2M/C2B模式,是现在大电商平台十分乐意选择的模式,以“拼多多”为例,其使用的“以拼助捐”的售卖方法,将自身的营销模式嵌入到产量丰富的贫困地区,是新电商平台在精准扶贫领域的又一次尝试。

3月4日,拼多多发布了2018年在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中的订单总额,累计达到653亿元,比2017年总额196亿元增长233%,目前来看,拼多多已然成为最大的农产品发售平台之一。

拼多多扶贫模式主要针对农产品,在2018年底,在拼多多平台进行注册的国家贫困县商店共计超14万个,为拼多多2018年提供了162亿的订单总额,新增岗位超30万个,为很多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中深度贫困地区的商店数量也有2万多家。

为何要以“拼多多”为例?

2017~18年,朋友圈蹿红了一批“水果微商”,普遍卖家都会以10~20斤左右的成批水果进行售卖,(贫困地区)果园直发确保产品的新鲜感。

但这类微商普遍是卖好不卖座,最后都转战其他领域。

这就是文初所提及的“冷饭”,而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三:

首先在于产地直发的「起买点」并不低,大批量售卖的群体过于固定,锁定在学生寝室、办公室下午茶、小商家采购等特殊场景,而这类群体更乐于进行“及时性”购买而非预定购买,目标用户过于狭窄

而后在于物流力量十分单薄。微商作为中间平台,很难支撑起冷链物流对「时令性」产品的保存,市场上普遍的物流公司的时效性又很差,异地运输有甚者需要一周时间才能送达,一来消耗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二来到手的产品损耗率可能超一半以上,想要得到复购十分困难;

最后,微商也好、小商贩也罢,在宣传角度都过于“淳朴”,只注重产品本身却忽视了服务体验,对产品包装的能力稍显薄弱,缺少口碑、品牌认证,很难建立消费者信任感。

而此时,如京东、拼多多等大电商平台,善于以“拼”为主,扩大购买的总量、平衡购买的单量,有效解决大批出货的尴尬;自备物流与仓储,完善整体供应链环节;最后为贫困地区提供商品入口,打造聚合型品牌形态,强力构建产业状态,同时通过自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给予贫困农产品产地的农民“说话”的机会。

一方面让更多贫困的农村人员有了收入来源,为国家扶贫项目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大幅度提升品牌形象,为自身产业链打造完整闭环。

需要“造血”的电商扶贫市场

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红”扶贫产品不在少数,当首批利益点被批量分割,下一步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扶贫的本质从简单救助走向更有创造力的产业脱贫,从给“钱”到给予“赚钱”的机会,大多贫困区县的产品会随政策与收益炒火炒热,而随之而来的便是新一轮的市场竞争。

为大平台供货的中间商、团体,正在进一步推动标准产品、市场化商品、精益团队、品牌升级等多方面的挑战,目前在供应层处于比较被动的交付方,该更有力的从“输血”转化为“造血”,将面向市场的产品打造成特色发展的品牌,逐步丰富扶贫产品资源库,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扶贫产业的升级。

消费者对“扶贫”产品的爱心与新鲜感持久力并不会长远,现今企业可以依托“感情牌”和“新鲜度”夺得开端的胜利,但如何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做好口碑运营,摘掉“小作坊”的标签,达到消费认同逐渐发展成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市场上的大电商平台流量竞争愈发激烈,不可避免的出现新产品难上架、新地区难开发的情况,虽然大电商平台独角兽局面明显,但对于“扶贫”产业单项精准输出的企业还未出现,在当前入口趋近饱和的情况下,能将农产品、贫困地区产品扶植作为主要发力点的电商平台将会迎来更大的可能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