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东去》

沙 · 连载 · 十五 · 草稿

2018-10-11  本文已影响310人  碱湖

<知识产权  国法保护  原创艰辛  盗版必究  君子阅读 打赏一元>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是第一要因,一切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无一不是因人而设,因人而生。一个没有人的世界,洪荒之力,丛林法则,则无需什么思想、道德、哲学或宗教了。甚至自然科学,这个探究物质世界规律的宏伟学科,其存在的合理性、目的性仍然直指它的终极对象一一一人,因人而生,为人服务。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和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催生了伟大的工业革命,大量的原始资本需要广阔的原料基地和海外市场,需要更多的人群来消费日益丰富的工业品,以保证资本的持续运转和不断扩张。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和美国的资本主义革命如火如荼之时,远在世界东方的大清王朝还做着"天朝大国"、"中央大国"的美梦。

        然而列强是绝不会放过这块能够掠夺到巨大财富的沉睡之地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更加深入,中国所面临的内外矛盾也愈发复杂和尖锐。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发生,朝廷筹建武卫军。此时此刻,大清朝向来持重的八旗兵早已腐败不堪,绿营汉兵尾大不掉,而湘军、淮军等这些在镇压太平天国长毛中兴起的地方武装又难以驾驭。算来算去,只有当年招安的以回回为主力的甘军可以重用。这支军队素以晓勇骠悍著称,又是新兴力量,内外均无政治背景,可以信赖。于是朝廷下令由董福祥率甘军一万人马,迅速入守京畿。当时,回军首领马占海已经亡故,职务由其子马安良接替,因为事关西北枢机,朝廷命马安良留守古城,而马海清及其长子马麒、次子马麟,马福禄及其弟马福祥等回军骨干将领则均听从中央调遣,随董福祥进了北京,编为武卫后军,驻守山海关一带。

        公元一九零零年,义和团在北京兴起扶清灭洋运动,他们火烧教堂,打击洋教,在京津一带毫无章法的闹起事来,随即各国列强群起,坚决要求清廷予以镇压。真正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决定暗中支持拳民,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来对付咄咄逼人的列强。东交民巷一带,各国公使馆早已被拳民包围,英法等八个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即以保护本国侨民为由,发动侵华战争,紧接着清政府对各国宣战。

        六月十八日,八国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回军一部由山海关急调天津,在黄村、廊坊一带与联军血战,联军不敌而退。七月十四日,联军绕过廊坊大举进犯北京,回军又奉命防守正阳门,冲锋陷阵,浴血奋战,联军久攻不克。八月十三日,天降暴雨,八国联军派出精锐部队,集中火力猛攻正阳门,阵前尸首遍地,血流成河,洋人及回回死伤无数,回军将领马福禄、马福贵、马福宣、马耀图、马兆图全部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马福禄战死后,余部七营士兵由其弟马福祥指挥,升为参将,继续死守正阳门不退。但清军大势已去,阵地一失再失,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从西直门外逃。逃亡之时,朝廷唯一想到可以保驾的仍是回军,在皇室成员临上马车之际匆忙下令回军后撤,护驾太后一行西去长安,途中马海清又以身殉职,长子马麒承袭父职,仼旗官,弟马麟亦升为哨官。此一役中国大败,朝廷西逃,联军占领北京,最后以清廷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银四亿五千万两收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命运的沉浮,乃至一个行当的兴衰存亡,往往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由于众多古城回回子弟兵直接参与了光绪二十六年的庚子之役,这场战争也因此而改变了许多人的前程。对于这场战争,古城不同行当的人看法是不一样的。比如马福祥、马麒这样的军队将领是希望朝廷和洋人打下去的,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再次出人头地,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如白金星这样的商行老板则盼着战事尽快结束,因为战端一开,古城屯集的皮毛、中药材等西北土特产难以运到天津码头,而京津一带的布匹、日用品等洋货又贩不过来,商行的生意只有停摆。

        而对开炒房的马四七来说,这场战争又意味着什么呢?

        光绪二十四年的冬天,天气奇寒,一场大雪之后,就连大冬河畔高大的箭杆白杨都被冻裂了树皮。马四七一边在账房里烤火,一边听店员详述一个月来的进项。

        "掌柜的,门市里来了两位军爷,还有一位大后生,说是要找您说事呢"。

        "军……?营里的人?营里的找我做甚?"

        "不知道,两位军爷,另一位看穿着打扮像是生意人"。

        "请到楼上客厅说话,上茶"。

        马四七吩咐到。

        马四七的生意已经做的很大了,上下二十间铺面,临街十间是门市,楼上十间,七间供生意上的朋友临时歇脚住宿,三间辟为客厅,专门谈生意。

        "列位官人,民人马四七给各位问安了!请喝口茶吧,这是上好的滇省窝窝茶"。

        马四七摸不清对方的底细,不知道来人是回是汉,就没有道"赛俩目",而是双手一抱,作了个揖。

        见马四七进屋,年青后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安赛俩目阿来库木!马掌柜早安,在下今个天冒昧来访,多有打扰,还请您海涵!"

        后生显得很谦逊。

        "阿来库赛俩目!好说,好说,您请坐,请坐,两位军爷也请落坐吧"。

        马四七在来人对面坐稳,方才仔细端详了一番。后生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身材,国子脸,浓眉大眼,气宇不凡,左手食指戴着一枚硕大的和田玉籽料搬指,青细布棉袍上罩着一件软缎挂面的紫羔皮坎肩,辫子又黑又粗,整齐的梳在脑后。虽然天气寒冷,但后生并未戴皮帽子,黝黑的皮肤,粗短的手指,整个人显的孔武有力。左右两位军人,单肩各背一支七子枚步枪,年龄比后生略大,络腮胡,打着绑腿,眼神柔和而机警。

        "你两人也坐下喝茶"。

        "唵,管带大人!"

        后生放话后两位军人才在旁边椅子上坐下,左手将步枪立在身边并未放手,右手端起盖碗茶来。

        "敢问官人尊姓大名?"

        从两位军人的回答中马四七已经知道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位年青后生是一位营里的军官并且职位不低。

        "大人乃大清简练军……"

        "且慢……”

        坐在左手的军人刚开口,却被后生拦住了。

        "今日来访,无所谓官人民人,在下只是有些事情想请教马掌柜,还请多多赐教于我"。

        "官人但问无妨,四七尽我所知"。

        "好,痛快,早就听说马掌柜一惯秉承古城遗风,作买卖讲究明码实价,先说响后莫讲,是咱回回性格,我喜爱"。

        后生端起盖碗饮了一口酽酽的冰糖窝窝茶。

        "这几日我在古城转悠,听走松潘跑库仑的脚户哥们说,您炒坊里卖的炒面和麦茶很是畅销,非但脚户哥们爱吃,连西番的藏人、大小库仑的蒙古人也爱吃,炒出多少就卖掉多少,请问确有其事?"

        "脚户哥们过奖了,不过坊上的炒面和麦茶生意的确不错。我原来是炒大豆起家的,现在坊上主业却是炒面和麦茶,脚户哥们的好口言,蒙藏兄弟也很喜欢"。

        提起自己的买卖,马四七显得很兴奋。

        "这两样东西古城民人大都会炒,缘何单单您的炒面卖的好呢?"

        "官人有所不知,我家炒坊制作的炒面,一来选料精,青稞但凡有陈的烂的瘪的一概不用,宁可无货也不卖次品。二来配方好,除主料外,辅料也有讲究"。

        "敢问马掌柜能否略说一二?"

        "这个无妨,倘若官人有兴致听"。

        "哈哈,在下愿闻其详!"

        马四七提着火壶给客人添了一遍水,坐稳后才津津有味的说起了他的炒面和麦茶来。

      "这炒面分两样,一样是大路货,只须将上等青稞炒至焦黄,再拌上适量青海粗盐,磨碾成粉即可,咸淡适口,多吃不腻,既可拌上开水捏成团当馍吃,也可做成面茶当饭吃,是主粮,脚户和牧人们即便不带锅具也能吃上一顿热饭,甚是方便。一样是上等货,除炒青稞外,还要加上合适数量的炒干枣、炒芝麻、炒胡麻,还要加入些许晒干的糖萝卜丝,一并磨碾为粉,这一样非但口味香甜,而且养份齐全,性热御寒,在蒙藏地方,冬天可以顶替菜水果蔬"。

        "入一门,似海深,想不到这一把炒面里竟有这么多学问!"

        后生听着大为叹服。

        "至于这大麦茶,我家炒坊炒制的货色与古城民人炒的一般麦茶更是不同!"

        马四七自豪的说。

        "这麦茶我家里也喝,您的又有何异处呢?"

        后生越听兴致越大。

        "我家炒坊炒制的麦茶叫一围三,别处是炒不出来的"。

        "这头一个一是炒大麦,优质大麦炒到焦黄,为主料,这三是三种佐料,分别为炒甜杏仁、炒大麻子、炒白术各取适量,这后一个一是些许茯茶沫。以上五样全选上等原料,掌握好火候炒好后,一并磨碾成渣,才算成功。这种大麦茶,味醇厚,养份好,在蒙藏山区,不仅能解渴,而且可以强心脾,增肺气,抗日晒,燥湿气,利便溺,这不是一般的麦茶,实为药茶,是我家炒坊的镇坊之货呀!"

        "哈哈哈哈……今儿听马掌柜一番说道,才知脚户们言符其实!您不愧为古城一代大炒匠呀!"

        后生听到高兴处,不禁拍起巴掌来。

        "不过,今个天马掌柜将方子、炒法都说与我听了,您就不怕……?"

        后生眼光里露出一丝狡猾的笑意来。

        "哈哈哈哈……”

        马四七也大笑起来。

        "我既然敢告诉您方子和炒法,自有我的道理。听得出官人是营里人,你们营里人行军打仗有打仗的秘诀,我几十年凭一张炒铲吃饭,也有我炒匠的绝招。今个天我敢放胆说出来,想您还是炒不出我家炒房的货色来"。

        "马掌柜的,今个天在下算是开眼界了,想不到一把炒面里竟然有如此多的文章!我们军人行军打仗,这每一次打仗的谋略是绝不能让对手知道的。您已经告诉我方子和炒法了,还敢说出进一步的招法?!在下实在不知道您还有何招法?还敢公之于我?”

        后生一高兴,竟然忘了主客身份,自己站起身来,提起火壶给马四七添了一水茶。

        "多谢!多谢!失礼了!失礼了!"

        马四七连忙说。

        "无妨,今个天在下是学生,您是先生。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您是古城炒货行的状元,状元门前我就当一回学生!"

        "那好,那我就再说道说道,不怕您烦”。

        马四七端起盖碗饮了一口茶,继续说。

        "除了方子和炒法,咱还有三样绝招,叫两明一暗"。

        "这第一明是选料,无论炒面炒茶,无论主料辅料,须要不计成本,选用上等货色,如此才能立稳脚根。这是良心活,也是奠基之招,人人能学,未必人人能做到"。

        "这第二明是火候,武火文火,如何操作,如何才是色焦黄,味醇香,全凭经验,没有五六年的手眼功夫,哪能炒出口味正,养份好的货来?这是功夫活,也是立身之招,人人可学,未必人人能学好"。

        "这两明说的清清透透,那一暗又有啥说道呢?"

        后生急于想知道最后一样绝招。

        "这一暗嘛……"

        马四七故意卖了一下关子。

        "一暗您是不敢说出来吧?"

        "哈哈哈哈……大丈夫一言既出,就要站住话气,岂能不说!"

        "哪一暗是啥?"

        "我前头告诉您的各色主料、辅料,都有一个限定,那就是适量、些许、少量等字眼儿,这个量嘛,只有我马四七一人能知。这是几十年来从脚户们口上一步步试出的剂量,凭着这个剂量,我家炒坊炒出的炒面、麦茶才能做到口味醇正、养份齐全、常吃不腻、功效明显呀!我想,江湖坊间的规矩,这一暗我就不必再往下细说了吧?"

        "哎呀,我服了!服了!这一把炒面里真有如此之深的道理,在下今个天真是又一次受益了!马掌柜,咱俩或许还有大缘分呢!"

        "印善安拉,官人英俊有为,想必是前途无量,只是我一个卖炒面的,怕是和您搭不上道啊!"

        "马掌柜,那可不一定啊,在这个世上,什么事情都有发生的可能啊!"

        后生意味深长的留下一句话便起身告辞了,弄得马四七像个丈二和尚,半天回不过神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