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之后,聊部关于妈妈的电影 |《我杀了我妈妈》
人们爱自己的母亲,不由自主,直到最后分离的时候才发现这种感情已深入骨髓。——莫泊桑
说到妈妈,我会不经意想起大张伟说母爱的梗,说母爱其实是一种强迫症。在他做音乐的时候,他的母亲的胳膊会从他的胳肢窝穿过,向他喂来一瓣橘子,画面感太强,好多人捧腹大笑。
不过这确实很形象,因为我母亲也是这样的。小时候,她总爱给我喝各种鸡汤、鸭汤、猪脚汤,怎么油腻怎么来,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她总有办法让你喝下去。经常正讲着话呢,一碗汤就递到了你嘴边,边假装听你说话,边自顾自地给你灌汤,灌完之后转身离开,速度之快令人恍然。
好像所有的母爱都一样,多多少少都有“强迫症”。这当然是为了我们好,不过如果当“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这种“强迫”恐怕就会产生一些无法避免的矛盾。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十六七岁时突然跟自己的父母关系紧张,好像空气随时会被点燃。
今天要聊的这部电影就是以近乎癫狂的方式将这种剑拔弩张的状态展现出来。
《我杀了我妈妈》
2009年,年仅20岁的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Xavier Dolan)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处女作,名字异常骇人,叫《我杀了我妈妈》。
但不用担心,这不是恐怖片,他并没有真的杀了他妈妈,所谓的“杀”,不过是口头上“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老师布置一项需要父母配合的作业时,于贝尔慌称:
知道消息的母亲直接冲到课堂上,质问他“我看起来像个死人吗?”于贝尔拔腿就跑,追逐中甚至将母亲推倒在地。
可以说,这部电影里的母子关系真的是非常糟糕,整部电影就是两人争吵、和好、再争吵。
不知从何时起,于贝尔开始讨厌自己的妈妈。
他看不惯妈妈每次吃饭弄得满嘴都是的样子,咀嚼的动作和声音在他看来就像放大了十倍一样清晰和难以忍受。
看不惯妈妈“艳俗”的穿衣风格,看不惯她装饰奇怪的小客厅,看不惯她动不动的出尔反尔,看不惯她同样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母子之间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叛逆与管制的冲突不断上演,去学校的私车上、日常家居的饭厅里,充斥着各种细碎的争吵与疲惫。
影片中,母子间最大矛盾的爆发,是母亲发现儿子同性恋后强制将其送到寄宿学校时,这也是全片最戳心的一幕。
儿子终于把所有的不满向母亲全部发泄出来,母亲听着这些伤人的话语,没有一句反驳,有的只是满脸的伤心和欲言又止的无奈。
儿子最后声嘶力竭地问:“如果我今天死了,你会怎么样。”然后转身走掉。母亲伤感地看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道:“那我明天我也会死”。
整部电影,儿子都在表现着自己对母亲的爱恨交织,认为她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母亲,但细想又觉得“其实还是爱她的,当别人伤害她的时候,我一定会想杀了那个人”。
母亲也是如此,一方面“也许也很痛心有这样的孩子”,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缺乏沟通能力的问题视而不见,对不断被激化的矛盾不知所措。
影片对如何重塑破裂的亲情与信任,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无论双方之间有多少嫌隙,母子关系始终还是今生无法摆脱的羁绊。在电影的最后,儿子用力刮掉母亲人偶上的眼泪,母亲和儿子一起坐在老家岸边的大石头上,看着远方。
这或许已经是最美的和解了。
PS:这部电影作为泽维尔·多兰20岁的处女作,总归有点稚嫩和粗糙,但好在感情充沛,如同潮水般的情绪、法语吵架时的咄咄逼人,一切都张力十足,弦乐加慢镜的结合也很有王家卫的feel。另外很喜欢电影里泽维尔·多兰用DV录的黑白影像,除去了其他杂色,只剩下内心独白。 总之推荐大家观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