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别议

2021-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追梦笔记

读书人好藏书。家里藏书易,胸中藏书难。

家里藏书多,不见得书就读得多。清代袁枚《黄生借书说》形容此种情况是:“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家里藏书量与读书量没有必然联系。

藏书多,随时可以去读,反而可能弱化了读书的动力。正如《黄生借书说》所描写的那样:“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自己的藏书,常常仅仅是局限于收藏而已。

现在是网络时代,读书人多了一个藏书渠道,就是网络,在电脑、手机和各种阅读器上,可以轻而易举下载大量电子书和各种资料予以收藏。但是下载量、收藏量再大,就能说明你有学问?一味收藏、下载,不去阅读,所谓的藏书就只是摆设和装潢,最多满足一下自己的收藏欲,发挥不了什么价值。

唐代诗人李颀的《送陈章甫》中有这样的诗句:“胸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赞扬好友陈章甫藏书于胸,志向远大。真正的读书人就应该有这种“胸中贮书一万卷”的豪情壮志。追求胸中的藏书量,应该胜于追求家里的藏书量。书到用时方恨少。书藏在胸中,可以更好地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有的人“博览群书”,但是浮光掠影,前读后忘,这不叫“藏书于胸”。有些人做“两脚书橱”,生吞活剥书籍内容,读死书,不能融会贯通,这也不叫“藏书于胸”。藏书于胸,需要正确的方法。

博闻强记,温故知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一些经典和重要内容,要了然于胸。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温故与知新相结合,才能不断扩大新知,又守住已知。

强化输出,以写促读。要以写作倒逼读书。曾国藩提出“看、读、写、作”的读书方法,他“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写作可以检验读书成效,消化书中内容,提高读书效果。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输入与输出相结合,读书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联系实际,注重运用。运用是读书的目的。胸中藏书要经常拿出来在实践中去运用,去检验。运用反过来又会促进书中知识的掌握。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就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以上三点,“藏书于胸”可期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