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牛起来简友广场散文

过年看的第一场电影

2021-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进的医生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晴

为了对抗疫情,今年政府号召大家就地过年,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北京饭店生意空前的“火”。以往过年饭店大部分是要关门的,今年好像大家都开门了,而且走进每一家都是空前的火。不管是外卖还是堂食,都是要排队的。我和女儿过年的吃饭问题全靠他们解决的,稍微晚一点也没关系,饿了吃得更香。

去公园里转转,也是很火爆,许多挺有名的公园早就已经预约不上了,到了不需要预约的公园也是人来人往,比平时人还多些。而且公园外偌大的停车场,居然停得满满当当,以前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这两天北京风好大,走在路上感觉要被风吹走的节奏,因此,路上往往见不到什么行人。然而商场里好热闹的,人流如织,放假了一直想去商场里的电影院看个电影,手机上扒拉了半天,票都卖光了,昨天下午女儿终于给我们抢到了晚上近十点钟的电影票《你好,李焕英》,票价是每张135元,原本女儿已经和同学看过一遍了,却一定要拉着我一起再看一遍,于是两个人看场电影的钱相当于吃了一顿大餐。不过看完之后觉得太值得了。

这电影的导演贾玲是我们湖北妹子,她比我小五岁,我们年纪相差不太大,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让我感同身受。电影中的很多场景、音乐和经历,对于曾经生活在八零时代的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在怀旧的旋律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听着不觉唏嘘感叹,那时我正是少年,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两鬓风霜、面容憔悴了。

八十年代其实是属于工人的年代,那时因为物质上的贫瘠,更显得众生平等,人的感情也纯洁而质朴。特别是她妈妈李焕英工作的那个卫东机械厂让我更是有一种亲切感。我的父母也是在玻璃厂上班,厂里有食堂、医务室、理发店、澡堂、篮球场、小卖部、红色标语等,连食堂外面那一排洗手的水龙头以及下面的水泥漕都有着那个时代的印记,那时洗手面盆还没有,没有现在这么精美的瓷或者不锈钢面盆。还有那瓷杯子、铝饭盒、录音机等。特别是那老式的像个盒子的电视机,上面还有两根可伸缩的天线。

每当电视上出现许多雪花点时,我们就总会拨弄天线或者拍打两下电视机,感觉电视图像的效果就会好些。我家也是在我们西门外的那条大街上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家,每到晚上放《霍元甲》的时候,街坊邻居家的小孩就挤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堂屋里排排坐、看电视了。那个时候自卑的自己才终于觉得脸上有了一些光彩,能够在小朋友面前大气地喊一声:走,到我家看电视去。

我妈在厂里的工作是在高温下压玻璃药瓶的,而我爸也是锅炉房烧锅炉的。那个时代的工人是最吃香的,不过,我爸妈所在玻璃厂的条件比李焕英所在的化工厂差得太多,整个玻璃厂像是一个大蒸笼,漫天灰尘就像里面的雾气腾腾,看着挥汗如雨的母亲在这里压着红彤彤的玻璃溶液和父亲给红彤彤的锅炉里加煤,那个小小的我就在心底发誓将来一定要让父母过上舒服的日子。如今,他们却疾病缠身,想带他们到处走走、出门旅游都已经很有难度了。

电影里的贾晓玲也是个不省心的孩子。幼儿园、小学生活不能自理,经常拉裤子里,其实我也是直到小学三年级还遗尿,还常常被人嘲笑。而且我和她一样小学时成绩差,时不时被请家长。而我更过分的是还吐口痰不慎吐到老师身上、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还扔垃圾到教室前面的字纸篓里、经常和男同学打架、还号称“大侠”。不过,我大学虽然只考了个本地普通的医学院校,也还是我们这条街上当年唯一的大学生,这算对得起自己和父母了。

而电影里的贾晓玲大学只考上了成人教育学院,为了让妈脸上有光,做了个一本院校的假录取通知书。“阴谋”被揭穿后,贾晓玲向妈妈承诺,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卡车无情驶过,妈妈的人生定格在这个甜蜜的承诺中,美好的畅想被刺耳的刹车彻底打破。

李焕英被迎面飞驰的货车撞进医院,昏迷不醒,“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间悲剧袭来。在这时,贾晓玲穿越了,她突然回到了1981年,那时还没有“妈妈”这个身份。她转换了身份,从“女儿”变成了李焕英的表妹,进入了李焕英的青春,从而开启了与母女身份完全不同的生活。那时,李焕英还是扎着小辫的姑娘,在胜利化工厂上班,有一群天真善良的好朋友。

身份的转换,让生活平添了很多乐趣,例如帮助妈妈抢电视;为了打压“仇人”气焰而打排球;为了改变妈妈的人生,策划与厂长的儿子划船、看电影以及二人转。经历了几个故事,让影院在观众笑声中此起彼伏,甚至随便一个人物出场都让观众感到惊喜。

当然,整部电影着重描述的还是母女情,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奇异的事情,那就是无论什么国家、什么语言,“妈”这个单词的发音几乎都一样,母女关系应该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

看完这部电影我也像看过的朋友一样哭了,虽然没有她们那么夸张,哭得稀里哗啦,用了几包餐巾纸,但是依然是泪流满面。为什么年纪越大越容易哭泣?以前年轻的时候哭得很少,也不太明白,现在经历了一半人生的沧桑,终于明白,除了哭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面对残酷的现实。

生活,太艰难了,面前总是有无数的坑等着我们跳;现实,太沉重了,也不是那么容易扛起来的。我们只有在某个晦暗的角落里大哭一场。或许这部电影就给了我们这些疲惫的成年人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回归生命的最初——妈妈的护翼下寻得一丝慰藉。

人生最终都只是一场悲剧,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是由许多喜剧构成的。余光中在《今生今世》里写,“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30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悲剧中无需太多的悲天跄地,情感一定要拿捏得精准、到位,情谊的深厚才能真正表达出来。整部电影喜剧与温情的处理也是比较到位的,笑中的泪水最珍贵,泪里的笑声最迷人。

看完这场电影,做为女儿我深深感到父母对于儿女的深情厚谊,父母是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儿女的健康、平安和快乐的。而为人母者,我真切地感受到不要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比较懒散,有和我们一样多的缺点,期望太多、太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孩子无法完成,就会自责,备受打击,甚至让孩子失去信心,总是在怀疑:如果没有自己,父母会不会更幸福。

就像电影中李焕英对女儿的期望一样:只要健康、快乐就好。这段时间放假,我在京陪伴女儿,还有一百零九天就要高考了,我恨不得她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为了这个过高的期望,我成天唠叨、说教,站在对立面去横加指责女儿,这就导致她逆反对抗,我们两个的关系也就剑拔弩张。

而这场电影挽救了这段时间内我与女儿的紧张关系,我看到了自己对于女儿管束太多、期望太高导致的一些副反应,因此,是时候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了,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新年里的第一场电影让我们的母女关系终于回归正常,感谢贾玲的辛勤付出和倾情投入,祝愿她早日找到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