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鐵生《肇慶詩壇遺音選鑒》連载

冼鐵生:讀黃登瀛《端溪採硯歌》

2021-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彭泰来文化公益理事会

           

        讀黃登瀛《端溪採硯歌》

作品原文:

      倬彼雲漢天降精,扶輿秀毓端州城。峽山高浪回奔鯨,磅礴鬱積孕瑤英。唐皮宋骨垂令名,踏天磨刀鬼神驚。運斤篝火蛟龍迎。紫雲亂落如雕瓊,馬肝魚腦鴝鵒睛。為寳奚啻勝白珩,良工琢磨日有程。制為寶硯貢玉京,分賜學士居蓬灜,妍姿異彩何菁英。濡墨染斡春風生,溫潤比德見性情。從來鑒別亦匪輕,真膺易位殊難平。锺王墨蹟久無徵,蘇李歌銘應有聲。吁嗟乎,山川奇璞藴文明。鑿伐易盡坑為傾,蓄取精華道必亨。降生申甫為周禎。功被天下非陶泓,知其寶者宋名卿。千秋硯渚高崢嶸,留砥牂牁江水情。

作者簡介:

      黄登瀛是端州區人,號液洲。早歲曾就學龔驂文、莫元伯門下,後又深造於端溪山長趙敬襄、胡森學,更有長進。嘉慶癸酉拔貢,文名更著,以學行為邑人所景仰,邑中事悉耘主持。纂修《高要縣誌》,並著有《聖廟輯略》、《端溪書院誌》、《端溪詩述》、《端溪文述》、《端溪經述》、《六榕書屋詩集》等著卷。

作品簡評:

      一般來說,不論古風或近體詩,都是兩句押韻的,即單句不押韻,雙句押韻,但這首詩、句句押韻、別具一格,這種句句押韻的詩,源於柏梁體。漢武帝劉徹於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武帝建柏梁臺,臺成大宴群臣,命群臣聯句賦詩,每人一句聯下去,每句都依第一句領韻押下去,讀來如一氣呵成,故這種體叫柏梁體。這種體是句句入韻,而且是一韻到底。歷代詩人,都有此作,而且多是歌行體長篇。杜甫的《麗人行》正是此體,李賀的《楊生青花紫石硯歌》也屬此體。黄登灜的《端溪採石歌》也是此體。全詩對句,均一韻,而是“庚青蒸”韻的。開頭四句先寫地靈:指出這是上天賜給端州的一塊天寳物華的奇特地,孕育著並大量蘊藏著硯石寶源,接著以“唐皮宋骨垂令名⋯⋯紫雲亂落如雕瓊”四句來寫端硯開採情况,點明硯坑之寶,揚名於唐宋,作者不是寫端硯的開採始於唐而盛產於宋,而以“唐皮宋骨”喻之,用字之精巧,令人佩服。“踏天磨刀鬼神驚”,活用了李賀《紫石硯歌》的“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這是講石工的開採,而“運斤”“篝火”是出自蘇軾《端石硯銘》:“千夫挽綆,萬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馬肝魚腦鴝鵒睛⋯⋯妍姿異彩何菁英”,這六句寫端砚製成之名貴,而成為貢品,並分賜朝中學士。端硯之名貴在於有各種特殊的石質標誌,有馬肝、魚腦凍、鴝鵒眼。如果具有這些特質,算是名貴端硯,故硯“妍姿異彩”菁英到極。下面的“濡墨染翰春風生⋯⋯蘇李歌銘應有聲”,六句寫端硯的價值和鑒別,以及歷代名家對端硯應用的評價。“锺王墨蹟”,“锺”是锺繇,善隸書,“王”是王羲之,善楷行,二人均是晉代著名書法家,而“蘇李歌銘”是指蘇軾的《端石硯銘》和李賀的《紫石硯歌》,這二位是唐宋名家,對端硯曾作過高度評價。從“吁嗟乎到結尾八句,提出對端硯不宜濫採,要善加保護和利用。並提出要“蓄取精華”,特別指出“功被天下非陶泓”。陶泓是指端硯,它雖是寶,但不是人,無功被天下,澤蔭蒼生的功勳。“知其寶者宋名卿”,只有宋代名臣包拯這種愛惜端硯,保護端硯,不貪端硯,“歲滿不持一硯歸”的高尚情懷才能享受千秋砚渚清風的美譽,與西江河水一樣永遠清澈潔白。黄登灜這首端硯名篇,對端硯作了全面而中肯論述,對端硯開採、價值、特點和有關品評端硯的名家名句,有獨特見解,精闢評價,是一篇論石評硯的名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