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劳务,人生要为自己勇敢一次
别把年轻时候该做的事,留到老年去做
五月天《倔强》的歌词中,有这样一句,“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向。”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时常像我抱怨:“在杭州工作了差不多8年时间,混到现在有房有车了,可是这些贷款的压力却让我踹不过气来,没有任何可支配资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很不快乐。”
嗯~~~明明是个90后,还是个女孩子,在杭州有房有车,在外人看来,已经比大多数同龄人强很多了。但是生活没有幸福感,仍然有焦虑,反正总有不快乐的源泉冒出来。其实曾经的我也很害怕到了30+的年纪,不成家立业就变成loser了。
但是现在,比起赚更多的钱,我反倒更羡慕喜欢那些先人一步,找到让自己人生一直快乐的“目标感”的人。比如现在自己,20出头的年纪,醉心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找到自己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感觉在精神上已经领先同龄人一大截了。(os:内心良好,哈哈哈)
其实吧,人生不要只看别人跑到哪步,最重要的是找到让自己人生一直快乐的“目标感”。
前两天看到一个人物故事,想分享给大家,一名叫德清的美国女孩,生长在一个非常亲密的家庭。临近毕业时,当所有父母都 催着孩子找工作,而德清的父母却建议她去甘南旅行一次。
2005年,22岁的德清,从纽约来到甘南,开始寻找能让人生快乐的“目标感”。刚开始的时候她只是想到甘南寻根并拍摄一部藏族纪录片,顺便答应了擅长纺织的母亲,寻找一种叫做“库”的耗牛绒。
当德清开始把注意力从摄影转移到了妈妈提起的耗牛绒上,她发现这种耗牛绒有机会制成珍贵的纺织品,而在村里建一个纺织工厂的话,就意味着当地贫苦的藏民们就有生计了。此时,德清心里清楚令自己快乐的“目标感”已经有了雏形。
22岁,摆在她面前有两种可以选择的人生,不同的决定就意味着天翻地覆的生活。
一种是:回到纽约,找工作,从今以后就是还房贷,担责任,生病吃药。
另一种是:留在藏区,做一件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成为先锋,很难,却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状况。
德清选择了后者,因为她想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留在高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一个世界屋脊上的作坊终于诞生了。
德清坚持用员工做模特,
坚持自己拍摄产品,
坚持以最古老的方式手工制作面料,
坚持用昂贵但环保的进口染料,
德清的很多坚持,也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比如路易威登、爱马仕等选择了和德清合作,曾经无人问津的牦牛绒纺织品,登上了法国巴黎顶尖时尚T台。
如今已是德清在高原上生活的第15个年头。
二十几岁的年纪,每个人都难免会迷茫,不安,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一个能让自己人生快乐的“目标感”。
就前两个月吧,因为工作原因,采访了一位在智利工作的中国小伙子,他在那边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了吧,记得他说当时可是抛弃了国内的高薪过去的。他总是这样说:“人生应该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去争取一次,不计报酬。”也能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发的动态,总是能看到阳光。
对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再牛逼也是无聊的人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试图有所作为,敢于先人一步去创自己的路,而不是按部就班为了赚钱而生计,更多资讯请关注出国工作外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