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临江仙》两首2023-06-10

2023-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布衣也回眸

临江仙

晁冲之

晁冲之,字叔用。是晁补之的弟弟,南宋藏书家晁公武之父。授承务朗,一生无功名,陷于党争,隐居河南禹县具茨山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的落花无。

回忆起当年在西池池上的宴饮。每天应该有多少的欢乐和幸福。可是自从分手之后,互相不闻不问,连一封书信都没有。即便平常那样相见了,互相之间也冷冷淡淡。还不如我们当初相逢的那样。

安放好枕头,铺好了锦被,今夜要在梦中趁着月明而渡江过河啊,去和那些已经隔绝的好友会晤。可以尽情的相互思念,不必问近况如何。因为明明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哪里还顾得上花落叶枯呢。

析:这一首词追忆往昔的欢娱,及怀旧友人之情。以抒发自己失落孤寂的情怀。全词语调清淡素雅。却显露出无尽的哀思与衷情尤其结尾二句有催人心肺之力。这与晁冲之政治上失意不无关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阵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原属江西诗派,南渡后,诗风有明显变化,由清新明净变为沉郁悲壮。词亦工,以清婉秀丽为特色,豪放处又近东坡。有《无住词》一卷传世。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水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析:北宋灭亡之后,作者历经千辛万苦,颠沛流离,难渡到达临安后的感怀之作。上片回忆了在洛阳午桥宴饮的盛况,开篇“忆昔”两句落笔,先把时间和地点推回到了20年前的洛阳。作者的念旧之情就是在午桥桥上这个出发点,宴会中的大多都是英雄豪杰,大家意气相投,举杯豪饮,欢笑达旦。“长沟”这三句呢写了当时纵情豪饮的环境,一个是长河流水,明月银辉,清澈的河水簇拥柔和的月光轻柔寂静无声地流向远方。这个“长”拓宽了它的境界。宴饮的背景顿时开阔起来。随后作者就又把镜头拉回来,停留在眼前的这个“杏花疏影”的近景上。这个静静的春天的月夜,杏花扶疏迷离朦胧。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悠扬的笛声,这是何等的雅致,何等的富有诗情画意。而且这个吹笛竟然吹到了天明。这一句写尽了宴饮盛况和英雄豪杰们的豪情。从而是读者才得以理解他为什么如此难以忘怀“午桥桥上饮”。下篇就转入了抒发的这种饱经离乱之苦,物是人非的悲怆感情。

“二十余年”, 这个时候距离作者所描写到的“洛中旧游”,已经有了20年的时间。这其中的有贬谪的心酸,有京都沦陷的痛苦,颠沛流离才到了临安,痛定思痛,犹如一场噩梦。所以说是此生谁在?肯定从上篇昂扬的情绪一下子转为了“如一梦”般的感伤,情绪上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闲登”这一句点名了题意,作者登上了小阁,凭高远眺夜色,借此排遣胸中的郁闷。但是远眺并未减轻苦闷,反而勾起了他的沧桑之感,本来可以大发议论的,但是他却笔峰一转,淡淡地说出了古今多少兴亡的大事,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永远的消失了,一切都近乎于渔夫的歌唱罢了。所以说心中的千愁万恨都凝聚在这一声叹息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啊。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辞》酬午日,三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东墙。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译:高声的咏唱起《楚辞》,祝贺端午这个佳节来临。我迁徙流浪于天涯,只觉得时光太匆匆。石榴花比不上舞女的衣裙鲜红,没有人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一曲楚辞唱吧,我只觉得有风透过帘幕扑面而来。纷繁复杂的俗事将纷扰一身,令人伤心的是我已经要老去了。蜀葵花凝神含笑站立在墙东。这一杯清酒和去年一模一样,我将这一杯酒洒在了桥下的流水中,他今晚就会随水流来到湘江之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