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都治好了,还得了50万,竟然也是种风险
最近,一个买了重疾险的朋友,忽然来问我,要不要换个多次赔付的重疾险。
原来,前段时间,他发现自己新来的同事,曾经是一位甲状腺癌患者。一向谈癌症色变的他才发现,原来不少癌症的治愈率还是挺高的。比如一些常见的甲状腺癌,目前的长期生存率,能到80%还高。
不过在他看来,虽然同事已经治愈,但是30多岁的年纪,因为曾经罹患癌症,以后都没办法再有重疾保障,实在是让人有些担忧。
这是个挺好的问题: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曾经的重疾治愈率也在越来越高。病治好了自然是好事,可是保障却没了。那是不是该未雨绸缪,给自己买一份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呢?
今天,我们不妨就来仔细聊聊,到底什么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以及,这类产品到底值不值得买。
01 什么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
顾名思义,相比于一般的重疾险,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可以进行不止一次的重大疾病赔付。
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个多次赔付并不是无条件的。
首先,不少多次赔付型的重疾险会把重大疾病分成若干组,多次赔付是指针对不同的组别而言,在同一个组的重疾,只能赔付一次。
以某多次赔付重疾的产品为例,它把保障的105种重疾分为了以下四组:
注:某多次赔付型重疾险的保障分组节选示例
如果被保险人罹患A组的恶性肿瘤(癌症),获得首次赔付;若干年后,又罹患了C组的急性心梗,那么可以获得第二次赔付;
但如果第二次所患的疾病为重大器官移植,仍然属于A组,就没办法获得第二次赔付了。
其次,无论保险产品怎么分组,已经赔付过的重疾,不会出现二次赔付,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因为癌症获得赔付,事后出现癌症复发,则不能得到赔付。
从这个角度看,多次赔付型重疾产品,的确增加了我们获得的保障,但并不是无限保障重疾的万灵药。
02 多次赔付,有必要吗?
因为增加了保障,所以,一般多次赔付型重疾的价格,会比单次赔付重疾的价格要高。
1)多次赔付的概率有多高?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多出来的保障和保费之间进行权衡了。
而权衡这两者的重要问题是,一个人的一生,罹患不同重疾的概率大吗?
这个问题,我们要分两种情况来看。
如果我们把重疾的发生看成是独立的事件,那么发生一次重疾且能够生存下来,同时再次罹患重疾的概率有多大?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保监会公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中的一组数据:
注:6病种是指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有关定义所规定的第1-6种重大疾病,即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此处计算略烧脑,你也可以直接跳过看我们的估算结果。
表格中的6种重疾为中国保险业协会规范的25种重大疾病中,最为高发的6种,患病率占了25种重疾的近90%。
其中ix一列的数据,是根据经验数据归纳出的发生概率;而kx一列,我们可以理解为这6中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
举个例子,根据这张经验数据表,30岁的男性,罹患这6种重大疾病的概率为0.000783,在这个年龄段,因为这6种重疾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6.18%。
用这张表,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假设寿命为80岁的男性,他在30岁罹患其中一种重疾,一年后,再次罹患其中一种重疾的概率,大约为万分之五(注一)。
其实概率并不算高。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即罹患一种重疾之后,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其它重疾的概率升高?
这个我也查阅了不少资料,在实际的治疗中,的确可能会有这种情况,比如因为罹患癌症而进行的化疗,同时会伤害其它的重要脏器,比如心脏,增大了急性心梗的发病风险。
但是整体而言,目前医学界对不同重疾之间相关性的大小,缺乏较为权威的认定。
2)多次赔付的价值
单从数据上看,我们一生中罹患多次不相关重疾的概率并不算高。
但在实际应用中,多次赔付型的重疾仍然有一定的保障意义。
医学上有个概念,叫做5年生存率,如果癌症患者经过治疗能够存活5年以后,可以被认为接近治愈。
随着医疗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我们的寿命不断变长,近年来癌症的5年生存率也在上升。
其中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最高,能达到83.2%(注二);前面说的甲状腺癌,也属于生存率较高的重疾。
如果一个人癌症治愈后5年后没有复发,那么可以认为ta的身体状态已经接近正常人,但是在患病之后,通常很难再购买重疾保障了。
所以如果你的风险意识比较强,而且现在年纪还很轻,担心一次重疾险理赔后,不能再购买重疾险保障,也可以考虑购买多次给付型的重疾险。
03 如何选择多次赔付型重疾险?送你3个小贴士
1)关注产品的分组情况
前面我们说过,很多多次赔付型的重疾险,会把保障的重疾种类进行分组,我们要重点关注这些分组是否合理。
一般来说,前面我们说到的6种高发重疾,按照现相关性,均匀分布在不同的组别里会较为合理。癌症因为属于高发中的高发病种,最好能单独分为一组。
以下就是一个分组较为理想的产品示例: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购买不分组的产品,但是通常,不分组的产品因为赔付概率更高,往往价格也高出不少。
2)重疾赔付次数,高于2次意义不大
如果说,一生中罹患两次重疾仍然有一定的概率,那么罹患3次重大疾病的概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虽然赔付次数越高越好,但是如果因为增加了赔付次数,保费也随着水涨船高,就有点不划算了。
3)关注产品的赔付间隔期
所谓的赔付间隔期,是指两次赔付之间最短的间隔时间,和等待期有点像。
不同产品的间隔期规定也不太一样,180天或者365天都比较常见。(如果是多次防癌险产品,则一般为3-5年)。
对我们来说,间隔期当然是越短越好,意味着我们的保障空档期比较短。
04 小结一下
关于多次赔付型产品,讲到这里就差不多啦。
最后还想多说几句,我们聊过很多次,一般家庭建议把保障型的保费,控制在年收入的5%-8%之间。
如果你预算有限,相比于多次的赔付,把保额买得充足一些更为重要,别为了增加保障的次数而牺牲保额。
购买一份保额为60万的一次性赔付重大疾病保险,和一份保额30万的两次赔付型重疾,我反而更倾向于前者。先保足额,更关键。
当然,如果你预算充足,且更保守,多次赔付也有价值。可以参考我们上述的挑选方法,进行筛选。
注1 具体算法为30岁罹患6种重疾的概率,乘以31岁不患病的概率,乘以31岁后的患病概率
注2 数据来自: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率变化趋势监测研究报告,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2018年1月30日
喜欢今天的文章,也记得给我们点个赞哦~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简七读财”(id:jane7ducai)
“我想把这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读成一本言情小说,情节简单,结局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