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每天写1000字想法

如何通过提问,让他人自觉承担成长的责任?

2019-02-24  本文已影响3人  每一天都来过

最近无意中阅读了樊登老师的书籍《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儿》《工作是最好的修行》,但内容有点特别。因为这两本书是由很多有名的书籍,围绕“读书”“工作”这两个主题组合而成,谈不上原创,更多的是解读,类似于“说书”。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有价值的点:

01 书中有书,阅读无穷。书中介绍了很多耳熟能详的畅销书,樊老师在阐释的过程中,又会引入很多其它有类似观点的书籍,对于主题阅读大有裨益。

02 坚持说书,坚持分享。这是《樊登读书会》的主要形式,通过详细地解读一本书籍,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掌握精华。对于说书人而言,“说书”是检验理解的重要方式之一。

回归正题,今天想要分享的点来自《工作是最好的修行》第四篇“协同”中“如何让他人自觉承担成长的责任?”

在日常交谈中,我们经常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为为别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但奈何建议总是收效甚微。

由此,书中提出了一套“GROW”模型,即四个步骤,目标(goal)、现状(reality)、选择(option)和意愿(will),来达到帮助对方实现认清自我现状、实现承担自我责任的目的。

001 目标

很多人经常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被询问者可以通过第一组问题激发对方找到一个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具体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变成什么样。

第一组问题包括:

你要实现什么目标?

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有什么具体的指标吗?

打算什么时候实现?

你能设想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比如,人们经常会被问:关于XX事,怎么办呢?

这时,你的目标是帮助对方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可以这样提问:“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最想实现的是什么?”“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变成什么样?”

对方如果说:“我想寻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这算是一个清晰的目标吗?当然不算。你可以继续追问:“什么叫作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呢?平衡的标志是什么?你打算什么时候实现?”

当对方说出具体实现的指标,并且知道什么时候实现的时候,这个目标就逐渐清晰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轻易评判对方的目标,容易将责任感从对方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

002 现状

在生活中,人需要扮演好各种角色,而角色之间总是穿插进行。如果角色扮演的能力不足,那么生活就有可能是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线。认清现状,梳理好线团,是扭转事态的第一步。

关于现状的问题有:

现状是什么?

哪些事让你特别心烦?

都有谁与此相关?

你做过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比如,你问对方为此做过哪些努力。对方如果说:“我没做过什么努力,我好像什么都没做,我就是不停地抱怨。”

看,这些话,如果由对方自己说出来,就代表他正在开始认清现状,同时也不会认为你在指责他。

003 选择

认清目标和现状后,就可以通过提问来寻求解决方案了。

为了激发对方的思考,可以这样发问:

你有哪些选择?

有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类似或相同的情况下,你听过或见过别人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惰性,一旦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就不会再继续想了,然而这个方案未必是最好的办法,所以这时要追问一句:还有其他办法吗?

最艰难的状况是你对这件事很了解,这时就容易变成介入。不要轻易地评判说“不行”,如果觉得怀疑,就问问对方这样做可能有什么后果,让他自己去思考。

004 意愿

别以为找到解决方案就完了,还有最后的行动步骤。

最后,可以这样提问:

你打算怎么做?

何时是下一步行动的最好时机?

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

你还需要谁的帮助和支持?

还有哪些资源是必需的?

下次如果有人问意见,你就可以用这四个步骤来实践了。说不定你并没有提出什么意见,但对方仍然感激涕零呢,因为你让他自觉承担了成长的责任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