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5岁开始看书
现在的人们是不是越来越喜欢读书了呢?是不是大家都开始意识到阅读是一个提高自己的绝佳途径呢?在25岁的年纪,我终于开始了阅读,把它真正当作一个爱好并想要逐渐将其培养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开始阅读之前,我喜欢看一些文化访谈类节目,多是是窦文涛主持的。节目里出现次数最多几个人物是:梁文道、许子东、马家辉和蒋方舟。他们无一例外,包括窦文涛自己,都是读了很多书的人。每当他们在节目里谈起某本书,某个书里的故事以及某本书某个作家给他们带来的感悟的时候,作为一个仍怀抱好奇心的不再那么年轻的人,我开始去关注书籍,开始去探索书籍的意义。
我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在一所二流大学,上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间歇性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智能设备拿在手上有四个功能:打游戏,购物,闲聊,看视频。看窦文涛的节目,我佩服人家书读得多,谈起事儿来,能从这部小说里找出缘由来又能从“哪个家”身上得到点启发。我意识到,原来那些冗长无聊的书籍,不仅仅带着催眠的效果,当你带着脑子带着思考去阅读的时候,其实对于自身了解事物,了解这个世界是有很大帮助的。于是,我开始了认认真真,极富仪式感的阅读。
前二十四年的浮躁生活,使我只有在一个人,安静的情况下才能静下心。读书速度也不快,很难做到“行家”的一目十行,通常要逐字逐句才能读下来。我发现当我真正用心去感受那些描写,那些情感的叙述的时候。我真的就能感同身受,身临其境。那感觉是那么的美妙。我之前喜欢看视频,听电台,这些活动的同时通常可以一心二用甚至几用,这样下来所获得的“知识”其实是非常零碎不成系统的,甚至有时候听过就忘。而看书就不一样,你逐字逐句带着思考看下来了,总有些印象。而且当你埋头捧着书的时候就很难再去做别的事情了。
书的种类繁多,真是囊括了我所想知道的方方面面,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见识浅薄,本身想知道的知识面也不算广。总之现在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书里找不到的。当然我也并不想做个死读书的书虫,能活学活用,古为今用最好。纸质书和电子书在我这里也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就是一些对我来说晦涩难懂的书,我更愿意买来纸质的,毕竟逐字逐句盯着看屏幕眼睛受不了,电子书呢,方便,手机里,mp3里存上几本书,走哪都能随时打开,也不占实际空间,好得很。我特别想夸夸我的古董“mp3”,没有联网功能,跑步的时候听歌,免了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干扰。特别是它的电子书功能,屏幕小,一次只能出一行字,对我这个容易看岔行的初级阅读者简直是“神器”。
25岁才开始看书,说来也是惭愧,当我捧着某本书津津乐道的时候,身边朋友总说:啊呀,这本书我初中时候就看过啦!以前总觉得别人幼稚,现在看来“没文化”的是我呀。看梁文道的理想国,请来了詹宏志和蒋方舟谈一辈子读书这件事,他们都说在十四五岁时候看的书对个体的价值观的形成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不信,不想相信,希望当我25岁开始看书也能形成较为完备的一个“文学价值观”。幻想自己哪一天也能写出一些属于我自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