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雨还是要懂欣赏
今天看到一句话:成长是一场自我救赎,是主体性的自觉过程。
实际上每一本描述成长的书籍都真诚地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尘埃落定》的少年有一场梦遗;《午后曳航》的少年有一次偷窥;《挪威的森林》的少女有一次初潮。诸如此类。都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自我觉醒的故事。或精彩,或奇异,或颤抖,都蒙着一层神秘光晕。
我小时候看了很多这样的杂书,有时候更像是一场自认为盛大的逃离——我不喜欢学校,所以我狂热地阅读一切不存在于推荐书单上的书。
总觉得这样就会走上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这让我觉得自己在默默抵抗什么,因而觉得隐秘而伟大,每一行不存在于教科书引用佳句中的文字都令我欣喜。
然而这些文字最终除了成为作文里的引言,似乎也没什么好的归宿。当我终于名正言顺地摆脱学校,这些书都逃不过被束之高阁。
现在想来,未曾长大时,总会把抗争本身当作抗争的全部意义,觉得老师、父母、所谓的制度是阻止我成熟的桎梏,但实际上,当所谓的桎梏烟消云散时,抗争的对象消失了,抗争的目的也就自然消解了。只剩下仓皇的青春,不知道前路到底在哪里。
故而我开始怀念。怀念那些埋首故纸堆的日子,那些被老师、父母催着写作业的日子,那些看着疲惫不堪但实际上充满了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有规律的、无比安全的日子。
当社会浮沉,人被抛入一个又一个内卷漩涡的时候,那些曾经对抗的目标反而成为了内心渴望。多么反讽。
只是每当生活困顿,心情郁闷之时,脑海里倒是会隐隐浮现一些曾经的文字段落。
那春风化雪,夏日遗梦,秋天里的落叶,冬天里的落雪,阳光和薄雾,丛林与海洋......虽然都是寻常的物件,但时不时都能对应一些诗句篇章,从而化作美好的意象,在沉沦起伏的心境落下一个个微小的、但是美好的注脚。
我又一次看到了阿来,看到了三岛由纪夫,看到了村上龙,看到了村上春树,看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
那些曾经囫囵吞枣的句子,终于如同生命波光中的倩影,在心头荡漾。
这可能就是所谓自我救赎吧。曾经以为是用来逃离世界的工具,最终不过是为了能和自己坐下来好好谈谈罢了,能让自己在庸俗的日常中,接受一个最平凡不过的自己。
呐,无论如何,总是要接受自己的寻常。
管明天天气怎么样,今天的雨还是要懂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