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与写作

因为追求自己喜欢的,所以痛并快乐着 | 荐读《痛并快乐着》

2019-06-04  本文已影响2人  百里圆

巧遇书店有所思

为了消磨近三个多小时的等人时间,我搜索了附近的一家书店。

走进去,点了一杯凉咖啡,咖啡很苦,像极了生活。但是为了去掉困意,当然也为了能心安理得地待在书店(总不能白蹭电、蹭音乐、蹭书看吧)。

在书架上一眼看到了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后者在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于是拿起前者,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同时把手机冲上电。

一边翻书,一边喝咖啡。

咖啡本来是想去除困意,但结果往往并不如愿,从来不喝咖啡的我,起初越喝越困……

《痛并快乐着》中还夹着一薄本:《我的娱记时代》。内容主要是白岩松对一些明星的采访,我并没有多深入的读进去,这可能除了咖啡以外,让我困的另一个原因……

从摆拍的照片(如图),也能感觉得到并没有真正在阅读。

书店一隅

补“短”更要取“长”

拍完照片,把这一轻薄本放在一边,抬头环顾四周,感觉到书店外面的路人匆匆忙忙地来来往往,与里面的宁静优雅似乎是隔了一个世界。

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中,大多数人都在忙忙碌碌,为生活奔波。骄阳下人们脸上偶尔闪光的汗滴,让这里的生活显得更加真实。

当年刚毕业的白岩松,也不例外。

《痛并快乐着》的第一节写的就是他即将毕业告别校园前,实习的日子。

实习的地点是中央国际广播电台,每天早上5点乘坐学校进城接老师的班车,大约6点多到达目的地。到了之后,先在桌子上趴着睡一会儿,7点多吃早饭,打水、扫地,然后一日到头,晚上再搭学校的班车回去。

我也是在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才慢慢对这本书提起了兴趣,困意慢慢消退。

我记得那一刻的音乐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不过后面的歌曲我就不记得播放什么了。

我相信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都有对未知的迷茫,但是同样也有对于理想的渴望,是后者让每一位打拼者忘却奔波中的疲倦与繁忙。

第四节《报纸生涯》中白岩松提到:“我可能不是字正腔圆的播音专业,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补这一弱点的同时,对自己的长处更加注重,一是语言的内容,二是内容背后思考的力量。”

对于缺点要在工作中弥补,对于长处要工作中继续培养和发展。白岩松的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值得学习。

现实中,有时候深挖自己优点比补充自己弱点突出的更快,专业型人才越来越急缺。当然,如果兼顾补充缺点,就更完美了。

逃离现实的方法之“阅读”

白岩松在文中提到阅读时,说到:

人过三十,在谈到阅读,早已过来功利的阶段,翻书。不再是为了拥有一种谈资,或是填补头脑中的哪项空白,出去工作中的翻阅资料,生活中的阅读已经变成一种纯粹的快乐。也因此需要一种很好的心情,更需要拥有一段能让自己放松的时间。

走出校园后的阅读,就开始是为了自己,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也终于成为一种快乐。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年龄快要达到了要求;但是读书的境界,还差很多。

我对于阅读,才刚刚开始,远没有达到他的这种境界。不过读书的时间,替换了刷朋友圈,而且相当促进睡眠。

当然,阅读一些经典作品,确实了解著作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生活,能感知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曾遇到过的场景,也算是不小的收获。

那一小段时间,我曾沉浸在白岩松的经历当中,等我再一次感觉自己在书店的时候,却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又一次响起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拉回了现实。

我不禁笑了,这个场景像极了白岩松描绘自己希望在家中看书的那种安逸场景:有几页是我自己翻的,有几页是风翻的……

不同的是,翻开我思绪的不是风,而是那时那地和那首歌曲。这小段时间,我恰似从现实中逃离。

正如白岩松所说的逃离方式:阅读。这样的“逃离”,可以获得不常有的轻松,让人意犹未尽。

未完待续

《初为人父》是我离开书店前最后阅读的一节。印象更为深刻的是那封信——《写给孩子》。

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初为人父时的些许无措,又无比激动,同时还满怀希望的心情。他希望自己的孩子:

学会宽容,既可以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

不争第一,一时风光不代表一世的顺畅,人生路上追求更好胜过追求最好;

爱上音乐,哪怕全世界所有人都背过身去,音乐依旧会抚慰心灵。

走在路上,我思考《痛并快乐着》这本书,觉得这个书名起得很好,就像一个人在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状态一样。

追求过,或者正在追求的人一定都懂。

《痛并快乐着》我没有看完,但能感觉到一股力量,就是一个人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把喜欢做的事做的非常有力量、有意义。

推荐看到文章的你,也去看看这本书。可以在书店看,也可以用手机看,还可以自己买书、借书看。总之,你喜欢就好!

书店外景一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