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计算机复习笔记

2018-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臭墨鱼

计算机基础


三级存储系统的结构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的分类

1、按照处理的数据不同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应用领域

计算机性能指标

总线的分类

指令的执行过程

1、取指令 2、分析指令 3、执行指令
注:IR(指令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代码
PC(程序寄存器):用来指出下一条指令在主存中的存放地址

计算机为什么要用二进制

数制转换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码制

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

计算机中的编码

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1、硬件和软件相辅相成
2、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3、硬件系统的发展给软件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而软件系统的发展又给硬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思想

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
2、数据与程序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
3、其核心思想是“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
4、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的指令序列(程序)进行工作,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行,控制器具有判断能力,能以计算结果为基础,选择不同的工作流程。
注:EDSAC是第一台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的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环境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性 2、共享性 3、异步性 4、虚拟性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2、单批道处理系统
3、多批道处理系统
4、分时系统 (多个用户同时登陆终端)具有:多路性(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5、实时系统

操作系统的分类

1、单用户操作系统

进程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他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一个独立单位(基本单位)

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 2、并发性 3、独立性 4、异步性 5、结构性
PCB(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进程的三种状态极其转换

进程的三种状态

运行-->阻塞 阻塞--->就绪 就绪 ---->运行 运行------>就绪

线程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被系统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

线程的属性

1、轻型实体 2、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3、可并发执行 4、共享进程资源

线程和进程的比较

在多线程的操作系统中,线程是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而进程是拥有资源的基本单位。子进程和父进程拥有不同的代码和数据空间,而同一进程创建出来的多个线程共享代码和程序空间。

死锁

  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资源的争夺造成了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将无法继续执行,这种僵局就是死锁。
eg:设该系统仅有一类数量为M的独占型资源,系统中N个进程竞争该类资源,其中各个进程对该类资源的最大需求是W,当M,N,W分别取下列各值时,试判断下列哪些情况会发生死锁?为什么?
1、M = 2; N = 2; W = 2;
2、 M = 3; N = 2 ; W = 2;
3、 M = 3 ;N = 2 ; W = 3 ;
4、 M = 5 ; N = 3 ; W = 2 ;
5、 M = 6 ; N = 3 ; W = 3;
M资源,N是进程,W是需求,先按进程平分资源再看需求是否满足
会发生死锁的:1、3、5
不会发生死锁的:2、4

spooling技术

spooling技术即联机外围操作技术,又称为假脱机技术,spooling技术是典型的虚拟设备技术。
注:设备类型分为:1、独占设备 2、共享设备 3、虚拟设备

I/O控制方式

缓存(Cache)

引入缓存的目的: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windows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


Windows XP

桌面窗口默认图标:我的文档、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Internet Explorer
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1、最多可以有255个字符(包括驱动器和完整路径名信息)
2、不能有以下字符:/ ,,;,*,?,<,>
3、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
Windows Xp 通过“我的电脑”或者“windows资源管理器”来完成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画圆和直线时需按住|:shift键
按知识产权软件可分为:1、享有版权的软件;2、共享软件 3、免费软件

多媒体技术

媒体就是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介。
多媒体,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多媒体的分类

1、感觉媒体 eg:声音,图像
2、表示媒体 eg:语言编码,电报码,文本编码
3、表现媒体 eg:输入/输出设备
4、存储媒体 eg:硬盘,软盘,光盘。。。。
5、传输媒体 eg:同轴电缆,光纤。。。。。

多媒体的特性

1、多样性 2、集成性 3、实时性 4、交互性

多媒体的计算机系统

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由MPC(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硬件和MPC软件组成

多媒体信息数字化

未经压缩的数字音频数据传输率的计算

1、数据传输速率(KB/s)=采样频率(HZ)X 量化位数(bit)X 声道数目
2、声音信号数据量 = 数据传输率 X 持续时间 /8 (Byte)
eg: 录制一段时长为10秒,采样频率为24 KHz,量化为16位,双声道wav格式音频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大约是()
A、47Kb B、94Kb C、468Kb D、938Kb
注:44.1KHz X 16 bit是CD的声音
8Khz X 8 bit 是数字语音

图形和图像

动画

流媒体格式

概念: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站的服务器上,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计算机后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
流媒体格式:RM RMVB ASF


Word文字处理软件


启动方式

1、从“开始”菜单启动
2、从桌面的快捷方式启动
3、通过打开word文档启动

退出方式

1、使用菜单命令 “文件”——>”退出“
2、使用控制菜单 Alt+F4
3、使用“关闭”按钮
注:标题栏右侧的“关闭”按钮,退出Word
菜单栏右侧的“关闭”按钮,退出当前文档

标题栏和菜单栏

标题栏包括(右边):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和关闭按钮
菜单栏的“文件”菜单中包含近期打开的文件的历史记录
菜单栏的“插入”:用于输入非键盘录入信息
“格式”:用于对文档进行排版
“工具”:字数统计,拼写语法检查
“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只是菜单的子集
状态栏:用于指示文档的当前状态

Word2003的视图

1、普通视图:尽可能多的现实文档内容,页与页的分隔用虚线
2、Web板式视图:与浏览器中的显示完全一致
3、页面视图:显示效果与最终打印出来的效果相同
4、大纲视图:方便观察文章的大纲层次
5、阅读版式视图:用于用户阅读操作
注:打开word时自动创建一个名为“文档1”的空白文档。
2、文件后缀 .doc 3、模板后缀 .dot
打开文档是把计算机中存储的文档装入内存

文字的选取

文字的删除

Delete :删除光标后的字符
Backspace : 删除光标后的字符
撤销:Ctrl + Z
恢复 : Alt + Shift + Backspace

文字格式设置

“格式”——>“字体”菜单项

可设置“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 格式——>字体

“格式”——>“段落”

可设置“缩进与间距”,“换行和分页”,“中文版式” 格式——>段落

Word中的表格


Excel


Excel的功能

1、电子表格功能
2、绘制图表
3、数据库管理功能

Excel的基本概念

单元格的引用

相对地址:用列号和行号直接表示的地址 eg:B6
绝对地址:在列号和行号前都加上符号 eg:B6 混合引用 : 在列号和行号前加上符号 eg:B$6
注:无论选中多少行 或者列,活动单元格只能有一个

工作表数据的输入

单元格引用

1、相对引用 eg:* = E2+F2
2、绝对引用 :公式中引用的单元格固定不变的
3、混合引用 :绝对列和相对行、相对行和绝对列

输入函数

分类汇总

1、对数据清单进行排序
2、数据——>分类汇总
注:分类汇总前必须先排序


Power Point


视图方式

1、普通视图 2、幻灯片浏览视图 3、幻灯片放映视图

幻灯片内容的编辑操作

1、插入文字、图片、图形、图表、表格
2、插入影片和声音
3、插入超链接

幻灯片内部对象的美化

1、文字、段落等的格式化
格式——>字体
2、项目符号的设置
格式——>“项目符号和缩进”
3、图片的格式化
4、图形的格式化
视图——>工具栏——>绘图工具栏

幻灯片外观的美化

1、母版
分类:1、幻灯片母版 2、讲义母版 3、备注母版
方式: 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
视图——>页眉页脚
注:在模板中插入对象,如果想让每张幻灯片中同一位置出现相同的内容,可以在母版中进行设置
2、设计模板
格式——>幻灯片设计
3、配色方案
格式——>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

幻灯片内部对动画的动画设置

1、动画方案
“幻灯片放映”——>“动画方案”
2、自定义动画
当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难以区分层次对象时
“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

设置放映方式

1、演讲者放映(全屏幕)
2、观众自行浏览(窗口)
3、在展台浏览(全屏幕)

启动幻灯片放映的方式

1、 F5 从第一张幻灯片开始放映
2、 Shift + F5 从当前页开始放映
3、 “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
4、 “视图”——>“幻灯片放映”


信息安全


概念

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因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确保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特点

1、真实性 2、保密性 3、完整性 4、可用性 5、可控性 6、可审查性 7、不可抵赖性

网络安全性标准

分为A、B、C、D四类
安全性从低到高的排序 D1,C1,C2,B1,B2,B3,A1
eg:下列个选项中,与网络安全性无关的是()
A、保密性 B、可传播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key:B

信息加密技术

1、密码技术
2、传统加密技术
方法:1、替换 2、换位
3、现代密码体制
1>私钥密码体制(对称) eg:DES
2>公钥密码体制(非对称) eg:RSA
3>不可逆加密算法 eg:MD5,SHS
eg:为了保障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安全,需要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加密,与非对称密码算法相比,对称密码算法更适合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加密,原因是()
A、算法更安全 B、密钥长度更长 C、算法效率更高 D、能同时用于身份认证
key:C

数字签名

利用非对称加密 功能: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的身份认证,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
eg:数字签名的作用()
A、接收方能确认信息确实来自指定的发送者
B、发送方不能否认所发信息的内容
C、接收方不能伪造信息内容
D、以上三者都是
key:D

数字认证

他是一种受口令保护的且被加密的文件

防火墙

它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和公用网之间、构造的保护屏障。

防火墙的功能

1、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屏障
2、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
3、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
4、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能影响计算机使用,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2、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3、采用技术手段预防病毒:1>安装防火墙;2>安装杀毒软件;3>从Internet接口中去掉不必要的协议;4>不随意下载来路不明的可执行文件和E-mail附件中携带的可执行文件

黑客的攻击技术

人工智能(AI)

基本技术:1、搜索技术 2、知识表示和知识利用技术 3、抽象和归纳技术 4、推理技术 5、联想技术

专家系统

应用于专门的领域;拥有专家级的知识;能够模拟专家的思维,达到专家的水平
盲目搜索:(非启发式搜索)只适用于简单的问题
1、广度优先搜索
2、深度优先搜索
3、分枝有界搜索
4、迭代加深搜索
启发式搜索:它是深度优先搜索的改进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1、专家系统 2、模式识别

信息

信息是事务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换的方式,他通常是指对人有用的消息。

搜索引擎

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所服务,将用户的检索相关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

数据: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数据元素:它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数据项: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者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的优缺点

算法

算法是解决某一特定类型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性、输出性
eg:计算机算法指的是(1),他必须具备(2)这三个特性。
1、A.计算方法 B.排序方法 C.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调度方法
2、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线性表

线性表是具有n(n>=0)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当n=0时,则该线性表是一个空表。若L命名的线性表,则一般表示如下:
L=(a1,a2,a3……an
顺序表:| a1 | a2 | a3 | …… | an-1 | an |
顺序表插入:从后往前
顺序表删除:从前往后
eg:设一个链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末尾插入结点和删除尾结点,则选用()最节省时间。
A、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 B、单循环链表
C、带尾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D、单链表
key:A
eg:带头结点的循环双向链表(头指针为L)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L == NULL B、L——>next——>prior ==NULL
C、L——>prior ==NULL D、L——>next == L
key:D
eg:某线性表中最常见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元素后面插入一个元素和删除一个元素,则采用()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非循环的单链表 B、仅有头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C、非循环的双链表 D、仅有尾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栈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者删除操作的线性表,不含元素的空表称为空栈。
特点:后进先出

队列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只允许在标的一端进行插,而在另一端删除元素。
特点:先进先出
eg: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 1,2,3,……,n,其输出序列是P1,P2,P3……,Pn若P1则P2为()
A、可能是2 B、一定不是2 C、可能是1 D、一定是1
key:A
eg:一个栈的进栈序列是A,B,C,D,E,则栈的不可能输出序列是()
A、EDCBA B、DECBA C、DCEAB D、ABCDE
eg:若一个栈的输入序列是1,2,3,4……,n输出的第一个元素是n,则第i个输出的元素是()
A、n - i B、i C、n - i + 1 D、n - i - 1
eg:为解决顺序队列假溢出现象,可以采用()
A、十字链表 B、循环队列 C、AVL树 D、牺牲一个元素空间
key:循环队列引入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假溢出现象
eg:栈在()中应用。
A、递归调用 B、子程序调用 C、表达式求值 D、A,B,C
key:D

树和二叉树

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当N=0时,树为空树
特点:树中结点数 = 所有结点的度数和 + 1
eg:一棵树度为3的树,度为3h结点为三个,度为2的点为1个,度为1的结点为1个,度为0的结点()个
A、6 B、7 C、8 D、9
key:c

二叉树的性质

1、非空二叉树上叶子结点数等于度为2的结点数加1
2、非空二叉树上第K层上至多有2k个结点
3、高度为H的二叉树,至多有2h-1个结点
4、结点i所在层次(深度)为⌊log2i⌋+1
5、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log2n⌋+1或 ⌈log2(n+1)⌉
注:向上取整, 运算称为 Ceiling,用数学符号 ⌈⌉ (上有起止,开口向下)表示
向下取整, 运算称为 Floor,用数学符号 ⌊⌋ (下有起止,开口向上)表示。

二叉树的遍历

树转二叉树
二叉树还原树

哈弗曼树

哈夫曼树(霍夫曼树)又称为最优树.

1、路径和路径长度

在一棵树中,从一个结点往下可以达到的孩子或孙子结点之间的通路,称为路径。通路中分支的数目称为路径长度。若规定根结点的层数为1,则从根结点到第L层结点的路径长度为L-1。

2、结点的权及带权路径长度

若将树中结点赋给一个有着某种含义的数值,则这个数值称为该结点的权。结点的带权路径长度为:从根结点到该结点之间的路径长度与该结点的权的乘积。

3、树的带权路径长度

树的带权路径长度规定为所有叶子结点的带权路径长度之和,记为WPL。
eg:利用3,6,8,12,5,7这6个值作为叶结点的权,生成一棵哈夫曼树,该树的深度为()
A、3 B、4 C、5 D、6
key:B
eg:下面关于线性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
B、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
C、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实现
D、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实现
key:D
eg: 一个具有1025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度为()
A、11 B、10 C、11~1025 D、10~1024
key:C
eg:已知一个完全二叉树的第6层(设根为第一层)有8个叶子结点,则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是()
A、39 B、52 C、111 D、119
key:C
eg: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结果为ABCDEF,中序遍历结果为CBAEDF,则后序遍历的结果是()
A、CBEFDA B、EFDCBA C、CBEDFA
key:A
eg:设二叉树只有度为0和2的结点,其节点个数为15,则该二叉树的最大深度为()
A、4 B、5 C、8 D、9
key:C
eg:找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二叉树

图是两个集合V(G)和E(G)组成的,记为G=(V,E)。其中:V(G,L)是顶点非空的有限集,E(G)是变的有限集合,即图由边和顶点组成。

图的遍历

最小生成树

以此图为例

假设我们从顶点v1开始,所以我们可以发现(v1,v3)边的权重最小,所以第一个输出的边就是:v1—v3=1:


然后,我们要从v1和v3作为起点的边中寻找权重最小的边,首先了(v1,v3)已经访问过了,所以我们从其他边中寻找,发现(v3,v6)这条边最小,所以输出边就是:v3—-v6=4


然后,我们要从v1、v3、v6这三个点相关联的边中寻找一条权重最小的边,我们可以发现边(v6,v4)权重最小,所以输出边就是:v6—-v4=2.


然后,我们就从v1、v3、v6、v4这四个顶点相关联的边中寻找权重最小的边,发现边(v3,v2)的权重最小,所以输出边:v3—–v2=5


然后,我们就从v1、v3、v6、v4,v2这2五个顶点相关联的边中寻找权重最小的边,发现边(v2,v5)的权重最小,所以输出边:v2—–v5=3


最后,我们发现六个点都已经加入到集合U了,我们的最小生成树建立完成。

算法思路:
(1)将图中的所有边都去掉。
(2)将边按权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添加到图中,保证添加的过程中不会形成环
(3)重复上一步直到连接所有顶点,此时就生成了最小生成树。这是一种贪心策略。
然后,我们需要从这些边中找出权重最小的那条边,可以发现边(v1,v3)这条边的权重是最小的,所以我们输出边:v1—-v3=1


然后,我们需要在剩余的边中,再次寻找一条权重最小的边,可以发现边(v4,v6)这条边的权重最小,所以输出边:v4—v6=2


这里写图片描述

然后,我们再次从剩余边中寻找权重最小的边,发现边(v2,v5)的权重最小,所以可以输出边:v2—-v5=3,


然后,我们使用同样的方式找出了权重最小的边:(v3,v6),所以我们输出边:v3—-v6=4


好了,现在我们还需要找出最后一条边就可以构造出一颗最小生成树,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有三个选择:(v1,V4),(v2,v3),(v3,v4),这三条边的权重都是5,首先我们如果选(v1,v4)的话,得到的图如下:


我们发现,这肯定是不符合我们算法要求的,因为它出现了一个环,所以我们再使用第二个(v2,v3)试试,得到图形如下:


我们发现,这个图中没有环出现,而且把所有的顶点都加入到了这颗树上了,所以(v2,v3)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边,所以最后一个输出的边就是:v2—-v3=5

查找

查找方法:
1、对于数据量较小的线性表,可以用顺序查找算法
2、当数据量较大时,采用分块查找算法
静态查找表和动态查找表
如果不需要对一个查找表进行插入,删除,操作,则该查找表称为静态查找表,反之称为动态查找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