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随笔散文散文

大逝远反

2018-09-02  本文已影响63人  避雨
文 / 避雨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离去,离去就会远去,远去就会向反方向发展。

读研究生的时候第一次拜读高铭老师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这本书与老子的大逝远反思想不谋而合,带给人的是认知层面的颠覆,一种由愤怒排斥到欣喜接受的转变。随着毕业和工作,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消磨已经变得愈发模糊,直到最近看过电影《美丽心灵》之后,这种消失已久的感觉就像沉落在湖底的淤泥一样,被重新扬起。

首先,尝试去颠覆人的认知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发生流血冲突。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论之前,受托勒密地心说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人们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太阳和群星绕地球而动,天堂在上,地狱在下,虔诚之人升入天堂,罪恶之人坠入地狱。当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出版后,传统认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在绕太阳旋转,那上下岂不是会周期性颠倒,这样一来天堂变地狱,地狱变天堂。无法接受这个思想的人们,最后愤怒的将哥白尼日心说的追随者布鲁诺烧死在了罗马鲜花广场。

同样,如果有人告诉你:

1)时间是静止的,变得其实是我们。

2)人像宫崎骏电影《风之谷》中的虫子一样,不断延伸自己,从床上伸展到厨房、街道、教室、办公室,然后再回到床上。

3)人死去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听完这些之后,估计你的第一反应会和大多数人一样,质疑说出这些话的人是不是认真的,还是在信口开河,或者是一个疯子。接受具有颠覆性的想法是非常困难的,就像高铭书中所讲的“思维影响了人的判断,所处思维状态导致了人看不清本质,干扰判断能力”。

如果跳出思维的槽,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或许它们都是真的:

1)从物理学角度,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因为运动是一直存在的,从微观分子无规则布朗运动,到宏观宇宙万有引力下的环绕运动,所以用于描述运动的时间才一直没有停止。

 2)突破时空界限,将人类一生的活动连线起来,就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它可以看到人的过去,也可以看到人的未来,这条虫子已经演变成一种四维生物。

3)这个世界由空间和时间构成,而时间是有方向的,不可往复,像黑洞的奇点,是时间的终结。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走过了时间的终结而已。

其次,怪诞的方式描绘这个世界,或许更加真实,只是看懂的人太少。

盖里奇电影《三杆大烟枪》开启了后现代风格的黑色喜剧,片中近乎荒谬的人际关系与奇异的组合情景,看似天马行空,但其实结构复杂,逻辑严谨,富有涂鸦式的浮世绘意味。导演盖·里奇出生于英国赫特福德郡哈特菲尔德的一个军人家庭,小时候被继父抚养,患有读写障碍症,直到13岁才学会读写,中途辗转于10所学校,最终也只拿到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这些偏离寻常路线的经历赋予了他不一样的审视世界角度,抛弃传统影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束的线性叙事方式,也不只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将几个故事的各个部分打乱、分解,再重新组合起来。看懂的人,为之折服,看不懂的人,为之唾弃,国内类似风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也是争议不断。

最后,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 ——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