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2021-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依心室

你知道背诵的妙处在哪里吗?

从第一天上学开始,我就打开了背诵之门,那一首“锄禾日当午”真的就像数字123一样深入人心。小学、初中和高中,我背诵小诗,背诵好的文章段落,背诵作者的生辰八字,背诵所有与文学有关的内容,背诵一切老师要求的内容。到了大学,对文学的爱好渐渐被隐藏了,转变成了背诵英文。可是天知道,背诵英文并不能给我带来心灵上的快乐,然而,我也并没有反抗。就这样,在时光里,那些诗词歌赋一溜烟地就消失了,在空气里都闻不到它们的气味了。及至现在,能让我信手拈来的诗词用十根手指都数得过来。试想,此时此刻,哪还能知道背诵的妙处在哪里呢?

我倒可以说一说学生时代背诵的妙处。

我学生时代的记忆非常好,至少在同龄人中间是佼佼者,其他人背不下来的东西,老师只要叫起我,几乎可以倒背如流,甚至很多考试内容,都是我背下来的,而不是理解出来的。背诵的妙处,有时候就来自于这种巨大的成就感。我从老妈那里获得了背诵的好方法,我是百分百相信,如果老妈高中的时候家里条件好一点,她一定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当着老师同学的面背诵诗词歌赋,这只是一种狭隘的成就感,更妙的地方在于,我可以把背诵下来诗词歌赋写进文章里,随手来一句,李太白有言“......”,苏东坡曾说“......”,这篇文章立马就上了一个档次,不可否认的是,写出一篇表面上光鲜的文章的确可以在阅卷老师面前获得一些好感。更上一层楼的话,倘若通过我的背诵,在遇到某情某景的时候,可以想到某人的杰作,然后用来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那就是万绿丛中一枝花了。

想来,内心的丰盈与背诵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更多的还是要靠经历和理解。小的时候有些东西理解不了,只能凭借背诵假装理解,就好像看鲁迅的文章,起初看不出什么来,背下一些话来,就以为看懂了他,随着年岁渐长,那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才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但是,背的多了,反复去经历、去理解,到了需要表达的时刻,才可以直抒胸臆,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这也是背诵的必要之处。

所以,每天背一句话或者一首小诗吧,在背诵中感受作者的灵魂,在背诵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在背诵中找寻真正的自己。

苏轼《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