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

尘封的罪与罚

2018-02-09  本文已影响5人  湖南科技大学

尘封的罪与罚

                        ——《茧》读后感

图片发自科学与人文

在历史的迷雾中穿行,脚步不歇,找寻着尘封的答案。秘密埋葬在时光里,被一层层包裹、缠绕,与时光里斑驳的影子交织,最后变成厚厚的茧,从内而外,紧紧封藏。罪与罚,都尘封在历史的茧里。

在后记的部分,张悦然写道:“那些历史,并不是我们觉察它们、认出它们的那一刻来到我们的生命里的,它们一直都在我的周围。”远去的历史从未终结,它以血脉亲缘联结了一代又一代人。

图片发自科学与人文

李佳栖和程恭站在第三代人的视角,踏上逝去的历史,透过时光里斑驳的光影,将秘密抽丝剥茧。尘封在历史里的罪与罚,终将以某种形式展现。茧,缠住的是秘密,还是人生,抑或是一个时代?

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线两端连着李佳栖和程恭。相隔多年,重返小白楼,漫漫雪夜里诉说平生。不断的自我剖白,从茧的里面主动一层层揭开围囿了自我的茧,但治愈历史所留下的创伤所需的时间远比想象中的长。

站在第三代人的位置,作者利用双声部的叙述结构,分别采用李佳栖和程恭两个人的视角去回溯那段历史,共同构成有关隐秘历史的二重唱。

他俩是相似的视角,也是截然不同的视角。李佳栖是以施害者的后代视角去探索真相,而程恭是以受害者的后代视角去寻找真相。这两个历史事件参与者的后人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找寻着答案。用这样的方式,去探索历史里潜藏的罪与罚。

我最欣赏的是张悦然在书中对历史的展述方式——随着生活和人物打开历史的联结点。一个人成长的时段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历史、现实和未来,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当下不过是一块碎片,或者说是一块残骸,把碎片拼拼凑凑就看到了漫长的人生。

图片发自科学与人文

把历史融进生活——这是《茧》始终追寻和恰好做到的一点。

历史和生活,完美地融合在张悦然笔下的文字里,历史里的罪与罚,也在《茧》极富勇气的追问里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以个人去跨越历史、跨越时代,由关心自己的现实周圈到关心这个时代整体,张悦然用她笔下绵密克制的文字告诉我们:她做到了。

《茧》带着幽冷的基调,读起来甚至有点沉重,词句并不华丽,带着点质朴无华的感觉,但绝不苍白贫瘠,可偏偏在这绵密质朴的文字里,时不时会冒出几句尖锐的语句给人以致命的一击。这让你无法忽视她文字里的独特之处。

图片发自科学与人文

《茧》中的三代人,始终围绕在历史与真相这个大圈里。第一代人是沉默的,他们参与了历史,但是同时也守口如瓶,缄默以对。

程恭的爷爷躺在床上,植物人自然不能说出那雨夜中塔里发生的事件的真相。李佳栖的爷爷濒临死亡的边缘,也已不能亲口说出那段历史,或许他会更愿意把这个秘密永远封藏。至于其他参与者,早已经用沉默代替了回答。

而第二代人是赎罪的,他们也是如线一般纠缠在一起,始终无法得到解脱的一群人。李牧原、汪露寒……他们的人生轨迹互相纠缠交叠,最后用一种决绝的方式离开,为过去告别。

图片发自科学与人文

可第三代人还在,将一直在。他们就是追问者。像李佳栖,携带着恋父的情结,极力想去拥抱父亲所经历的那个年代。

她是极端的,带着绝不回头的狠决,通过各种方式去探听她父亲的事情,甚至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带着强烈的目的接近与父亲有关联的那些人,从他们口中去了解她所缺失的父亲。伤害着自己,也伤害着身旁的人,她躲进父亲的那个时代,如幽灵般游荡,捡拾着父亲遗留的碎片,以此来得到些许的慰藉。

而程恭,开始迷失在充满伤痕的青春里,他带着放纵与不羁在现实里行走,差点就要彻底崩坏,完全毁灭。在文末他们俩站在十字路口的那个时刻,用来决定程恭去留的硬币已经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但我想,程恭应该再也不用看硬币的结果了,因为他已经得到了答案,这是一个获得新生的十字路口。

图片发自科学与人文

钉子、雨夜、死人塔、凶手……历史就这样发生了,纠缠了一代又一代人。李佳栖和程恭在第三代人这个结点上重获了新生。

尘封的历史中,除了罪与罚,还透出了光明和新生,冲破了那一层又一层的茧。

文字/王啸《科学与人文》

编辑/陈锦

责编/刘承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